正文 第7章 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在你自己身上(2 / 3)

有一天,A公司聽說在赤道附近有一個島,島上住著許多居民。A公司想在那裏開拓市場,於是派銷售人員到島上了解情況。很快,B公司也聽說了這件事情,他們唯恐A公司獨占市場,趕緊也把銷售人員派到了島上。

兩位銷售人員幾乎同時登上海島,他們發現海島相當封閉,島上的人與大陸沒有來往,他們祖祖輩輩靠打魚為生。他們還發現島上的人衣著簡樸,幾乎全是赤腳,隻有那些在礁石上采拾海蠣子的人為了避免礁石硌腳,才在腳上綁上海藻。

兩位銷售人員一到海島,立即引起了當地人的注意。他們注視著陌生的客人,議論紛紛。最讓島上人感到驚奇的就是客人腳上穿的鞋子,島上人不知道鞋子為何物,便把它叫做腳套。他們從心裏感到納悶:把一個“腳套”套在腳上,不難受嗎?

A公司的銷售人員看到這種狀況,心裏涼了半截,他想,這裏的人沒有穿鞋的習慣,怎麼可能建立鞋的市場?向不穿鞋的人銷售鞋,不等於向盲人銷售畫冊、向聾子銷售收音機嗎?他二話沒說,立即乘船離開海島,返回了公司。他在寫給公司的報告上說:“那裏沒有人穿鞋,根本不可能建立起鞋的市場。”

與A公司的銷售人員的情況相反,B公司的銷售人員看到這種狀況時心花怒放,他覺得這裏是極好的市場,因為沒有人穿鞋,所以鞋的銷售潛力一定很大。他留在島上,與島上人交上了朋友。

B公司的銷售人員在島上住了很多天,他挨家挨戶做宣傳,告訴島上人穿鞋的好處,並親自示範,努力改變島上人赤腳的習慣。同時,他還把帶去的樣品送給了部分居民。這些居民穿上鞋後感到鬆軟舒適,走在路上他們再也不用擔心紮腳了。這些首次穿上了鞋的人也向同伴們宣傳穿鞋的好處。

這位有心的銷售人員還了解到,島上居民由於長年不穿鞋的緣故,與普通人的腳型有一些區別,他還了解了他們生產和生活的特點,然後向公司寫了一份詳細的報告。公司根據這些報告,製作了一大批適合島上人穿的鞋,這些鞋很快便銷售一空。不久,公司又製作了第二批、第三批……B公司終於在島上建立了皮鞋市場,狠狠賺了一筆。

同樣是把鞋子賣給島上的居民,A和B公司的銷售人員在遇到相同的問題時得出了兩個截然不同的觀點。其間的差別在於:A公司的銷售人員麵對島上的人“不穿鞋”的問題時,沒有想辦法去改變,而B公司的銷售人員則從“不穿鞋”的現實中看到潛在市場,並最終獲得了成功。

世界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而在在問題麵前,有的人認為無從下手,而有的人卻可以解決好問題,其中的最關鍵的在於你用什麼思維去看待、解決這問題。世間萬物都是不斷變化的,解決問題也不能一味的循規蹈矩,要用變化的發展的眼光去解決問題。自信的人會這樣認為,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隻有解決不了問題的人。隻要積極尋找方法,工作中遇到再大的障礙也能輕易地跨越。

人們結伴去尋找一座金山。

當他們沿著一條大路前進時,走著走著,突然前方出現了一條大河,擋住了前進的道路。河水奔騰不息,大有吞沒一切的勢頭。金山就在河的對岸,極目能見,但麵前的這條河卻使他們陷入了困境。怎麼辦?

人們一直是靠雙腳在行走,雙腳把他們帶到了河邊,但陸路已走到了盡頭,再用雙腳是走不過這條大河的。這時,人們能夠做的隻有改變自己。然而,許多人卻不知道改變,他們仍按照陸地行走的方式紛紛走進大河,結果被淹死了,未能到達成功的彼岸;而另一些人,他們雖知道河水的凶猛,卻不知道應該如何改變自己,隻能在遠處眺望那耀眼的寶石,望河興歎。

一些人改變了陸地行走的姿勢和習慣,他們學會了遊泳,泅過了這條河,到達了寶石礦山;另一些人臨河沉思,偶然看見了一塊圓木在河裏飄浮,於是有了創新的靈感,意識到圓木能將他們帶到對岸,結果他們發明了船,同樣到達了金山。

凡是能渡過大河的人都是成功者,不管他們用了什麼方式,總之他們到達了河對岸。一般來說,人們的改變一般有兩個特點:一是改變自己。就像學會遊泳的人一樣,改變了自己在陸地上行走時的姿勢,從而適應環境。二是借助外界力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如發明船的人,他借助的是水的浮力和木材的特點最終到達河對岸。無論是內在或者外在的改變都是避免不了的。他們成功的秘訣就在於善於改變,而這種改變就是人們常說的創新。遇到困難就要改變自己的思路和行為,隻有改變,才能克服困難,走向成功。

在困境麵前我們所需要做的並不是唉聲歎氣、怨天尤人,而是積極的在困難麵前改變自己的方式方法,想盡方法去克服困難。

斬斷心中的“羅馬結”:讓問題到你為止

在古羅馬時代,一位有名的預言家在一座城市的廣場上設下了一個奇特難解的結,並且預言,將來解開這個結的人必定是亞細亞的統治者。此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有許許多多的人來嚐試解開這個結,可是都失敗了。

當時身為馬其頓將軍的亞曆山大聽說了預言後,於是率領他的士兵進駐了這個城市。之後他獨自一人騎著馬來到了這個廣場上,他想盡各種辦法試圖解開這個結,可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失敗了,但他沒有放棄。

幾個月過去了,亞曆山大又一次來到了這個廣場,用他考慮很長時間的那些方法,去解那個結,可是這一次他又失敗了。想到自己久經沙場,戰無不勝,卻被這一個小小的死結給難住了,亞曆山大氣憤至極,於是抽出了身上的佩劍,一下將那個死結切成了兩半——結終於被打開了。果然不出預言家所料,之後不久,亞曆山大統治了整個亞細亞。

亞曆山大揮劍砍斷羅馬結的例子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解決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問題本身,而在於我們沒有解開自己的心結。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在我們自己身上。隻要我們用心去找,就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斬斷心中的“羅馬結”,這也是企業對員工的要求。如果員工有了“自己無法解決問題”的心結,就會在麵臨問題的時候,找借口回避問題,將問題推給他人。而在相互推諉的過程中,問題會由小變大,越來越嚴重,企業會在這些因遲遲不能解決而造成的大問題上浪費大量精力,這對人力和財力都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針對這種情況,聯邦快遞的創始人弗雷德·史密斯說:“職員必須停止把問題推給別人,應該學會運用自己的能力,主動著手行動,處理這些問題,讓自己真正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來。”

其實,讓問題到自己為止,這本來就是員工的職責。然而現實總是有意外:一般情況下,員工會主動解決自己職責中那些容易處理的問題,而往往會將比較棘手的問題拒於自己職責之外,推給別人,對於不屬於自己職責範圍的問題,更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實際上,這是一種極不明智的做法,擁有這種想法的員工也會因為自己的短視而葬送許多工作或晉升機會。

美國總統杜魯門上任後,在自己的辦公桌上擺了個石製牌子,上麵寫著“Bucket stop here”,翻譯成中文就是:“問題到此為止。”(“Bucket”本意是“水桶”,在美國西部拓荒時代需要靠傳遞水桶來運水,在此引申為“問題”、“麻煩”。)換言之,即做問題的終結者。問題並不是無解的,即使是那些我們看來特別棘手的問題,隻要你能夠斬斷心中的“羅馬結”,敢於承擔責任、主動想方法,就能找到答案,讓每個問題都“到我為止”。這就是為什麼優秀的員工能在500強企業中如魚得水,越走越遠,即使在管理者位置上也會身體力行,毫不猶豫地迎戰困難的原因。

布倫達·庫瑞在聯邦快遞工作了十年多,現在她已經是公司的一名高級客戶服務代表。這天她正在值班,一個來自鳳凰城某醫學實驗室的電話打了進來。對方說有兩個送往實驗室的羊水樣本還未送達,羊水來自兩個情況十分危急的孕婦,如果再延誤,羊水就變質不能使用了,那麼兩位孕婦就必須再次忍受取羊水的痛苦。

布倫達·庫瑞放下電話,立刻進行了貨物的運送查詢。

她發現這兩件樣品就在附近的達拉斯市。在聯邦快遞總部同事的幫助下,她截住了那輛運送的汽車,並搬下車上2000磅的貨物找到了樣品。為了保證羊水送達後還能使用,按照實驗室的要求,在剩下的運輸過程中,羊水必須保存在冰箱裏,但公司裏找不到現成的冰箱,布倫達立刻趕回家中,將自己的小冰箱和備用電源搬上了汽車。

隨後,她又找到達拉斯市聯邦快遞的空運經理,說:“我要把這兩件樣品親自送往鳳凰城。”當晚11點,她乘上了飛往鳳凰城的飛機。

第二天一早,實驗室的技術人員看到了樣品。“你為什麼要這麼做?”實驗室的人對她的所作所為頗為不解。“這件事需要有人來做,”布倫達說,“正好,我在那兒。”

每個人都是問題的終結者,這種自覺主動解決問題的信念會激發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帶動我們的工作積極性,使我們更充分地發揮自身的價值。

勇於做問題的終結者的人,體現出的是一種高度的責任感,一種不尋找任何借口逃避矛盾、回避問題的高貴品質。然而,不是每個人都敢說“問題到我為止”的,更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的,這需要勇氣、膽識和方法。因為在把問題“搞定”的過程中,需要化解方方麵麵的麻煩,需要承受諸多的委屈。正是有種種阻力,不少人就有了顧慮而互相“踢皮球”,對問題能推就推、能躲就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