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老汗王誓師出征 袁崇煥重創後金(2 / 3)

右屯城很快攻陷。

接著八旗軍又連陷大淩河、小淩河、鬆山、杏山、塔山、連山等六座城鎮。寧遠形勢愈加對努爾哈赤有利。袁崇煥駐守孤城寧遠。那時候,寧遠城中士卒不滿兩萬人,但城中兵民誓與城共存亡。尤其是那些從後金領地中逃回來的人,都對後金的統治極為痛恨,打起仗來可以一當百。

袁崇煥召集諸將商議戰守之策。

參將祖大壽說道:

“絕不可以與後金兵逞強,後金兵人多勢眾,來勢凶猛,我們隻有一萬多人,不能以雞蛋碰石頭。我們應該以守為主。隻要我們誓死保衛寧遠,不讓努爾哈赤攻破這座城,他就沒辦法去攻山海關。”

諸將都讚同祖大壽的意見。

寧前道袁崇煥麵臨號稱二十萬的後金軍,後麵又無援助之師,等於是背水一戰。

但袁崇煥臨危不懼,指揮若定。他采納了諸將的議請,做了如下守城準備:第一,製定兵略,憑城固守。寧遠戰前,敵我雙方態勢明顯是強弱懸殊。袁崇煥前麵是強大的後金主力軍,後麵無援兵,西邊蒙古兵並不很效力,抵不了事兒;東邊朝鮮更幫不上忙。關外遼西一帶,寧遠是座孤城了。因此隻有揚長避短,憑城固守。

袁崇煥說道:

“守城,是上策;戰,是中策;逃,是下策。以實不以虛,要拉長戰爭時間,決不能想打一天就算完,要奮死抵抗。”

袁崇煥吸取撫順和清、開、鐵、沈、遼失守的慘痛教訓,決定先死守孤城,拚命抗戰。敵人怎樣誘惑也不出城,敵人用激將法也不出戰。

寧遠的戰略,主旨在固守。

第二,激勵士氣,劃地分守。袁崇煥和總兵滿桂,副將左輔、朱梅,參將祖大壽,守務何可綱,通判金啟等,將士兵召集起來誓死守住寧遠城。

袁崇煥刺出自己的鮮血,寫成文告,讓將士傳閱,更向士卒下跪,激起忠義。

全軍上下在袁崇煥的鼓勵下人人熱血沸騰,決心死戰。

袁崇煥命令將銀一萬一千一百多兩全部提出來,放在城上。袁崇煥說如果士卒有能打中賊敵和不逃避艱險的,當即賞銀一錠,以此來獎賞勇士打退敵人。袁崇煥派滿桂守東門,左輔守西門,祖大壽守南門,朱梅守北門。滿桂提督全城,分將劃守,各負其責,又相互援應。

袁崇煥則坐鎮城中鍾鼓樓上,統觀全局,統率全軍督軍固守。

第三,修台護銃布設火炮。袁崇煥在寧遠城上,實施“以台護銃、以銃護城、以城護民”的措施。

袁崇煥在寧遠城設置西洋大炮。

守關應該在關外守,守城也應該在城外。在城外,就是東邊靠山,北邊正當各個出口,建二堡,勢如鼎足,以互相援救。在馬麵台、四角台,都按西洋法改造,形狀像長瓜子,用來互相救援掎角之勢。

以上是孫元化給皇帝的奏章中提到的用兵之事,孫元化請求皇上讓他去寧遠與袁崇煥料理造銃建台之策。

皇帝準奏。

寧遠城安置的西洋大炮,即是西夷大炮,也就是人們說的紅衣大炮,是英國製造的早期加農炮,具有炮身長、管壁厚、射程遠、威力大的特點,是擊殺密集騎兵的強力火炮。

先前徐光啟練兵購進四門西洋大炮,又經李之藻購進二十六門。共計三十門。其中留都城十一門,炸毀了一門,解往山海關十一門。

這十一門西洋大炮就架設在寧遠城上,成為袁崇煥憑城用炮退敵的強大武器。

金兵逼近寧遠城的時候,袁崇煥聽從王喇嘛的意見,將十一門西洋大炮撤回城內,製作成炮車,設在城上,備足彈藥,由孫元化、彭簪古、羅立等教將士練習燃放。

茅元儀先前親自試過燃放此炮,知道用它的辦法,彭簪古也在京營中受過葡萄牙人的訓練。於是袁崇煥就用茅元儀等人的主意,讓他們到城上設置西洋大炮,防後金兵的南犯。第四,堅壁清野,嚴防奸細。袁崇煥下令把城外客舍、倉庫等設施全部燒毀,以防後金利用,並將城外居民轉移到城內,將糧米偷運到覺華島藏好。

袁崇煥吸取以前遼東兵敗的教訓,捉拿奸細。命同知程維英率部下專管此事,街頭小巷都查過,奸細被抓盡。袁崇煥又派士兵巡守在街巷路口,過往行人,一律查問搜身。因此,隻有寧遠沒有偷將城門打開的叛民,沒有內應後金的奸細。

第五,兵民聯防,送糧運彈。袁崇煥命令通判把守控製城的四方民地,編派民夫,供給守城將士飲食。袁崇煥又派衛官裴國珍帶領城內的商民們,買物料,運矢石,送彈藥。

第六,整肅軍紀,以靜待動。袁崇煥嚴明軍紀,派官員巡視全城,對亂自行動和城上兵下城者即殺。

袁崇煥又下令前屯守將趙率教、在守將楊麒,凡是寧遠有兵將逃回來,一概抓住斬首。山海關有他的上司遼東經略高第鎮守,袁崇煥的職權本來隻能管到寧遠和前屯,山海關總兵楊麒他是管不著的。但這時不管他什麼上司不上司、職權不職權。

袁崇煥的母親和妻子這時也在遼西,大概住在山海關或前屯衛後方。他將母親和妻子都搬到寧遠城中來住。全家和寧遠共存亡的決心,表現得再清楚也沒有了。

全城官兵上下,一心守衛,“以必須這樣的法則來規範,那麼心也就齊了”,這是袁崇煥激勵將士死守寧遠城的方法。寧遠城最後能夠守住,也由於官兵、官民上下一心。

袁崇煥又從後金的奸細那裏,拷問出後金軍的情報,打的是有準備之戰。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袁崇煥命令全軍偃旗息鼓,以靜製動,等待來敵。

袁崇煥緊張而有序地布置寧遠的防禦事務時,後金汗努爾哈赤正在驅騎急馳奔向寧遠——一場寧遠大戰迫在眉睫。

努爾哈赤統率八旗軍西渡遼河之後,如入無人之境,長驅直入,指向孤立無援的孤城寧遠。

寧遠城,康熙《盛京通誌》載:寧遠州城池,即明之寧遠衛城也。本廣寧前屯、中屯二衛地,無城郭。明宣德三年,總兵巫凱請分二衛地建寧遠衛城。

康熙《寧遠州誌》亦載:

“城本廣寧前屯、中屯二衛地。明宣德三年,總兵巫凱請建寧遠衛於此築城。內城周圍五裏一百九十六步,高三丈;池周圍七裏八步,深一丈五尺。門四:東日春和,南日延輝,西日永寧,北日威遠。外城周圍九裏一百二十步,高如內城。明季增築,門四:東日遠安,南日永清,西日迎恩,北日大定。四角俱設層樓……鍾鼓樓在中街,明都焦禮建,天啟間重修。”

袁崇煥增築的寧遠城,成為據城固守、抵禦後金的堡壘。

二十二日,袁崇煥守城部署安排完畢。

二十三日,八旗軍穿過首山與螺峰之間的隘口,兵臨寧遠城郊。努爾哈赤與袁崇煥展開了明朝與後金關係史上著名的寧遠之戰。

二十三日,八旗軍進抵寧遠後,努爾哈赤命令離城五裏,橫截山海大路,安營布陣,並在城北紮設大營。

袁崇煥初次見到“辮子兵”的威猛。

後金兵都有辮子,在那時,漢人隻要聽到“辮子兵”三字,不由自主的就膽戰心驚,直到十餘年後仍是如此。李自成部下都是身經百戰的悍將健卒,席卷而來,攻破北京,在山海關前的一片石和吳三桂部大戰時,絲毫不落下風。但清兵突然出現,李自成軍中響起“辮子兵來了!辮子兵來了”的驚呼,二十萬大軍就此全軍大潰,一敗塗地。李自成逃出北京,向西急竄,“大順”朝終於覆滅。在那時候,“辮子兵”就是“無敵雄師”的代名詞。袁崇煥並不是比李自成更會打仗,他部下的兵將也並不更為勇猛。但他更加鎮定,更加堅決,他沒有個人的自私欲望,不像李自成那樣想做皇帝。真所謂“無欲則剛”,所以他比李自成更剛強。

但他部下的兵將不是廣東人,主要是遼河兩岸的關外健兒,其他各省的都有。隻因為主帥有“頂硬上”的英銳之氣,部屬也都跟著他“頂硬上”了。

努爾哈赤在發起攻城之前,釋放幾名俘虜來的漢人去寧遠向袁崇煥傳話:

“我這次帶了二十萬大軍來攻,寧遠非破不可。守城官如投降,我一定大加優待,封為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