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失望了。他不能從現實中獲得安寧與歡樂。他的帝位候選人屢換屢讓他失望,他的子孫們在他麵前和善團結,而背轉他,卻又勾心鬥角,他又怎麼能“使我不預國事,得坐觀爾等作為,以舒其懷”呢?
努爾哈赤隻有寄希望於那些虛幻的夢了。
聯想人生,忽覺得這人生也真如一場夢。年輕時,為未來夢幻,當然,這夢也不是完全能實現了的;年老時,為過去和後世夢幻,夢過去是為了求得現實的安慰,夢後世則是為了子孫的平安。然而,這後世的夢,又有幾多能實現的呢?也就是夢夢過去輝煌,為自己的晚年添些欣慰,這一點還較為容易辦到罷了。
三國時代,曾有同努爾哈赤晚境相似的一大軍事家、大政治家曹操有感而發,寫過《步出夏門行》這麼一首詩:“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詩中,曹操抒發了一代梟雄的不朽鬥誌,但也隱約可以讀出人壽無常的些許無奈。因了這首詩的形成簡單,思想內涵深刻與抒誌直接明了,所以,千百年來,許多仁人誌士都在暮年時於各種情況下出於不同思想吟誦過這首詩,他們借用曹操的詩意,抒發著各自不同的人生感慨。然而,有誰又像努爾哈赤一樣與曹操晚境如此相似呢?有誰能比努爾哈赤更適合吟誦曹操的《步出夏門行》呢?
“知音哪,曹操,可惜我沒有你那樣的文采,寫不出你那樣的流傳千古的名詩,但你我心境相同!真想能有幸與你談談,或許,我心中的鬱悶會多少減退些。”努爾哈赤想到曹操,不免做了如是之想。
然而,這也無非是個夢罷了。曹操人土千年,又怎樣出土與他閑談,為他排憂解難呢?倒是讓我們忽然又從他們的相似中看出點什麼來。曹操作為一代梟雄,晚年肯定也不少夢幻,夢想江山千古,無論哪個帝王都肯定會想,野心勃勃的曹操一定是更不例外,然而結果又是如何呢?曹丕做了一代帝王後不久,曹氏天下便滅了,又如何能幹古呢?努爾哈赤此時想到曹操,是不是在夢想之餘,也很有江山不古的擔憂呢?難斷啊,帝王之心,恐怕連他們自己當時也說不清自己究竟是什麼心理。
努爾哈赤夢醒時分,好像有所發現,發現他的夢都不可能好好實現,於是,他又轉向現實尋找安慰,於是就有了遼沈之治。
努爾哈赤從小就英勇好戰,及至含恨起兵後,更是戰事連綿,其中,大多都以獲勝為終,因此,努爾哈赤向來也是以英勇無敵而自豪的。
然而,自進入遼沈後,這位用兵如神、在戰場上叱吒風雲、遊刃有餘的征服者,卻在被他征服的土地上陷入了困境。他不知該如何實行對遼民的統治,不知該如何征服眾多漢人。
明天啟元年,後金天命六年七月十四日,努爾哈赤綜合明遼東封建軍事屯田製和後金八旗牛錄田製,頒布“計丁授田”令。
他命將收取海州地方田十萬畝,遼陽地方田二十萬畝,共計三十萬畝,給予在該處駐居的兵丁,如不敷用,再將鬆山堡以東之田耕種。如仍不足,則可出境耕種。努爾哈赤下“汗諭”:“凡今年種植的莊稼,均各自收獲。我今天計田,按每一男丁,種糧田五畝,種棉田一畝,均平分給你們。你們不要隱匿男丁,如有隱匿者,便得不到田畝。原來的乞丐,不得再討飯。乞丐、和尚都有權分田。你們都要勤勞地耕種自己的土地,每三男丁種官田一畝,每二十男丁中,征一丁當兵,以一丁應公差。”
天命六年十月初一日,後金汗努爾哈赤又令遼東五衛的人,交出無主田地二十萬畝,滿洲、蓋州、複州、金州四衛的人,也交出無主田地十萬畝,共三十萬畝,實行“計丁授田”政策。
另外,又將“遼東地區”無主之田,按丁授與滿、漢人戶。
就其土地所有製來說,後金國家是土地的最高所有者,把土地分為官田和份地,直接生產者除以無償勞役耕種規定的官田外,便在所得份地上經營自己的經濟,而並無真正的土地所有權。就其直接生產者的地位來說,直接生產者雖不像奴隸那種人身隸屬關係一樣,但不許隱匿人丁。他們被釘附在土地上,成為八旗封建主的依附土地的農奴。就其分配形式來說,生產者耕種規定田作為勞役地租,份地則為“一家衣食,凡百差徭,皆從此出”。
“計丁授田”製度的頒布,表明了土地所有製、直接生產者地位和產品分配形式,都屬於封建生產關係的範疇,而其基礎則是滿洲八旗封建土地所有製。努爾哈赤繼牛錄屯田之後,又頒布“計丁授田”之令,進一步從法律上確立封建土地所有製在經濟基礎上的統治地位,標誌著我國東北地區滿洲社會已用封建製取代了奴隸製。
“計丁授田”令是他在進入遼沈後的第一個經濟改革。改革擴大了統治者的利益,而使百姓權益大大受損,這就為農民起義埋下了一顆種子。努爾哈赤統治自己的族人沒出現過什麼差錯,而這一涉及漢人的經濟政策頒布後,漢人的騷亂曾經一度使他不知所措,不過,民還是小民,最終,努爾哈赤還是鎮壓了他們。
“計丁授田”令頒布之後,努爾哈赤又頒布了“按丁編莊”令。他下令將奴隸製拖克索轉變為封建製拖克索。建州的拖克索有一個變化的曆史過程。它先為奴隸製田莊,努爾哈赤起兵後不久,在奴隸反抗鬥爭衝擊下,逐漸廢棄。爾後,奴隸製田莊仍繼續存在著。八旗軍進入遼沈地區之後,將大量俘獲漢人降為奴隸,編入奴隸製田莊。但田莊的奴隸無法為生,叛之殆盡。努爾哈赤鑒於田莊奴隸的反抗,遼東封建經濟的影響,奴隸田莊瀕臨瓦解的原因,便發布了“按丁編莊”令,將奴隸製田莊過渡為封建製田莊。
從此,拖克索發生了質變。
明天啟五年,後金天命十年十月初三日,後金汗努爾哈赤發布“按丁編莊”諭:
“男丁十三人,牛七頭,編成一莊。將莊頭的兄弟列入於十三丁之數。莊頭自己到沈陽,住在牛錄額真家的附近,使兩莊頭要住在一處。如果逢上役使,這兩個莊頭輪流前往督催,諸申不要參與。把莊頭之名,莊中十二男丁之名,牛、驢之毛色,都寫上,交給村領催,由去的大臣書寫帶來。”
“若收養的人,置於公中,會被諸申侵害,全部編入汗、諸貝勒田莊。一莊男丁十三人,牛七頭,田百畝。其中二十畝納官糧,八十畝供自己食用。”
“每男丁十三人,牛七頭編為一莊,總兵官以下、備禦以上,每備禦給予一莊。”
以上就是後金“按丁編莊”的基本內容。這是大規模地用劃一標準建立起來的田莊。
“按丁編莊”涉及的問題很多,但就其生產關係來說,田莊的土地,分為納糧和自食兩個部分:納糧部分,壯丁用自己的勞動、耕牛和工具,耕種農奴主的土地,產品作為勞役地租,歸農奴占有;自食部分,對壯丁來說,它提供生活資料,對農奴主來說它提供勞動力。田莊的壯丁,有自己的經濟,其身份已不是隸屬於主人的奴隸,而是附著在土地上,為封建主服徭役、納租賦的農奴。這表明奴隸製田莊已轉化為農奴製田莊,奴隸製拖克索已轉變為封建製拖克索。
田莊的數目,雖限定每備禦給予一莊,但實際上遠不是這樣的。據《建州聞見錄》所載,後金的田莊,“將胡則多至五十餘所”,田莊如雲,遍布沃野。田莊中,“奴婢耕作,以輸其主”。在按丁編莊之後,“奴婢”也就是農奴。
總之,後金汗努爾哈赤進入遼沈地區之後,控製了其轄區的所有土地。他通過後金政權,一麵使牛錄屯田發展為“計丁授田”,將是將其中一部分土地,授給後金諸申和漢族民戶,從而使屯田轉變為旗地;另一方麵使奴隸製拖克索轉變為封建製拖克索,就是將其中的另一部分土地,分給大小軍事封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