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慮久宴親露和諧 追憶此生夢難圓(3 / 3)

努爾哈赤實行“計丁授田”和“按丁編莊”,都是封建主占有土地,農奴分得份地,依附於土地,為地主納稅、服徭役,並受其超經濟的強製。奴隸製已基本不再是後金社會的主要經濟形態,而僅僅是保留在封建製中嚴重的奴隸製殘餘了。

後金汗努爾哈赤的“計丁授田”和“按丁編莊”,對於滿洲社會完成由奴隸製向封建製的過渡,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但對於遼東地區相當發達的封建經濟,則又是一個曆史的洄漩。他在遼東地區的經濟政策及其實施,主要引起三種人的不滿:一是後金諸申的不滿。在計丁授田時,上等肥沃土地,有的被本管官占種,有的被豪富占據,剩下的一些貧薄之地被眾人分割,名義上是人五畝,實在分到手的不過隻二三畝而已。而且,他們除納勞役地租外,還應公差、服兵役。後金連年戰爭頻繁,他們馬不卸鞍,常年服兵役不說,還得自己賣牛典衣,買檄製裝,若喪身疆場,妻子無依,家小無靠,其生活是苦不堪言的。

另一種不滿的人是漢族地主。努爾哈赤征發“無主之田”和實行“按丁貢賦”的政策,直接損害遼東漢族地主的利益。因為“無主之田”原來其實是有主的,隻不過其主人多是遼東官僚地主、縉紳豪富,他們或死或逃,受後金貴族排擠,與後金貴族之間形成了尖銳的利益衝突。“按丁貢賦”對遼東漢族地主也是一個打擊。如努爾哈赤向遼東漢族地主下達文書說:

“我來遼東之後,見各種貢賦都不以男丁計,而是按門戶計。按門戶計,有的門戶有四五十男丁,有的門戶有一百男丁,有的門戶隻有一二男丁。如果按門戶計,富者可以財物免役,窮人則沒有財物,須經常應差,他們一來會有不滿,二來又因饑飽不均,難以強壯的體魄,這於軍隊是不利的。我不執行你們的製度,還用我原來的製度。我不準諸貝勒大臣向底下人索取財物。貧富都公平地以男丁計。”

這項政策盡管沒能真正執行,但仍在不同程度上打擊了隱匿人丁數量的遼東漢族地主。

再一種不滿的人是遼東的漢族普通人。遼東的漢人,無論是“按丁授田”的民戶,還是按丁編莊的壯丁,其身份都被降作後金汗、貝勒、額真的農奴,他們不但沒有因田而生活有所好轉,而且還因民族歧視及農奴身份而遭受更嚴重的奴役。

後金汗努爾哈赤的經濟政策給遼東地區的漢族人民,捆上了階段壓迫和民族壓迫的繩索,使他們不堪重負,終於激起了他們的反抗。努爾哈赤本欲改革經濟製度後能安撫遼東漢人,沒曾想,他們不僅不領情,甚至還起義反抗他。這使他非常惱火。他強烈地鎮壓了農民起義,才使得他的統治鞏固下來。但由於內亂畢竟不利國政,所以,為了安撫民心,努爾哈赤又製定了一係列政策,一方麵諭令收養漢人、勿妄殺掠,一方麵又經常濫施淫威、舉措失當,他所製定的一係列政策其實是更加激怒了漢人。

努爾哈赤究竟製定了什麼政策而使民眾更加不滿於他呢?且看努爾哈赤的喋血政策及遼東漢人對他的反抗鬥爭——“蟄伏”遼沈。

努爾哈赤麵對漢人的反抗,陷入了極度的混亂與矛盾。他集中精力、費盡心思地想管理好自己征戰得來的土地,然而,事情往往出其意外,他越是想安定政治,安撫民心,卻越是政治混亂、民心動蕩。努爾哈赤非常苦惱,他沒想到保江山竟比打江山難這麼多。他是馬上皇帝,但卻並非有勇無謀,他曾準確地判斷形勢,贏得過無數次戰爭,也曾迂回地運用手段,征服過好幾個民族,但值此治國之際,他怎麼就沒主意了呢?是他年老智弱,聰明不如當年了嗎?不得而知。但政策總得製訂,否則局麵失去控製,其後果將是不堪設想的。

不管剃發也好,遷民也好,查糧也好,征役也好,這一切似乎並沒給努爾哈赤帶來什麼好處,帶來的隻是遼東人民一浪高過一浪的反抗。

努爾哈赤自以為聰明製定了對遼政策,但這一政策大大削弱了他的統治力量。然而,侵略成性的努爾哈赤心中隻有江山社稷,盡管國內政治不穩定,他卻又欲挑起新的戰爭,這說明什麼呢?恐怕隻能表明努爾哈赤嗜戰,且野心勃勃,太有創業欲望罷了。

但努爾哈赤的興盛期好像已過去了,正如他晚年的一切夢幻都是破滅的一樣,他在蜇伏遼沈三年後挑起的寧遠戰爭最終也是以失敗告終。

努爾哈赤平定了國內的叛亂,緊接著便又挑起了對寧遠的戰爭。

戰爭,對某些人來說,它是死亡的象征,是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象征,然而對於發動戰爭的人而言,它卻是權勢的象征,是威武的象征。對發動者來說,戰爭就像一餐飯,人少了一餐飯,身體就會受損,而國家少了戰爭,可能江山就會受損。

努爾哈赤現在倒不是江山受損不受損的問題,而是江山夠不夠壯美的問題。

努爾哈赤自從起兵後,先後發動過那麼多的戰爭,而戰爭又給他帶來了那麼多的收獲,建州、海西、“野人”等女真部落的統一,蒙古、烏拉、葉赫等的降順,哪個不是戰爭幫他得來的呢?如此看,努爾哈赤又怎能離得了戰爭呢?他以戰爭稱雄,而且他還要通過戰爭來與明朝抗爭,這是他少年時就曾夢過、老年時仍在夢著的一項偉大工程。

而今,努爾哈赤為內政操勞得心力交瘁,而操勞的結果卻又是令他那麼的失望,這是很令他難以忍受的。他需要發動一場戰爭來安慰一下自己的心靈,他需要發動一場戰爭來鼓勵自己的自信。幾經失敗後,他覺得,隻有在戰爭中,自己的聰明才智與勇力才能得以發揮,自己的信心之帆才能再度鼓張起來。於是,在遼民此起彼伏的叛亂聲中,努爾哈赤毅然決定向寧遠進攻。

然而,寧遠一役,後金慘敗。多少年以來的第一次慘敗。

寧遠之敗給努爾哈赤留下了終生遺憾,但他從明人手中奪取帝業的夙願卻仍沒更改。努爾哈赤追尋著、期待著軍威再振。而今,他需要暫且恢複一番。但沒用多久,他就又精神抖擻地踏上征程了,這次是——討伐巴林部。

努爾哈赤自寧遠兵敗後,便陷入了不可名狀的苦悶中。憤恨、懊喪、痛心和失望,交相襲擾著他,使他本就煩悶不安的心更無片刻寧靜。而心情的沮喪,更使努爾哈赤的思索無休止地進行下去……

努爾哈赤在自己的腦海裏尋找著、探索著,時而反省自責,時而感慨嗟歎。想不到,寧遠之敗竟像個不散的陰魂緊緊地纏住了他,摧毀了他那從未失去過的自信,他第一次感到人生的困惑。

努爾哈赤一向是沉默寡言的,而如今卻也變得嘮叨起來了。他以前喜歡獨處,喜歡一個人安安靜靜地思索事情,而今,他竟害怕起了孤獨,他強烈地想與人攀談。他不厭其煩地問身邊的大臣:

“難道是我身心倦惰,不留心治道嗎?難道是我對國家的安危、民情的甘苦不問不查嗎?難道是我對那些立過功勳、為人正直的人沒有重用嗎?不然,我何以會打了敗仗呢?”

大臣們自然會前來安慰,雖然是阿諛奉承之詞,但是他仍然百思不得其解,由此而產生的聯想更是讓他找不找方向,他經常問自己:

“我的兒子們真的會和我一樣盡心為國嗎?大臣們都是勤於政事嗎?麵對的明國,真實的現象又是什麼樣的呢?像袁崇煥這樣的將軍明國還有嗎?”

諸事縈懷,努爾哈赤覺得自己真的是一個囉嗦的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