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圃問:“你也認識董海川?”
施紀棟一指店門口站著的董海川:“那不是董爺嗎?”
梁振圃三步並做兩步趕上前,一拱手:“原來您就是董海川。”
董海川道:“我思想一疏忽,險些傷了紀棟兄弟,幸虧你來幫忙。你就是那位梁振圃兄弟吧。”
梁振圃點點頭。三個人又一同來到施紀棟義和木器廠,陳媛媛給眾人沏了香茶。
梁振圃道:“朝廷真是腐敗無能,前幾天英法聯軍攻陷大沽,進逼京津;鹹豐皇帝忙派欽差大臣桂良與英國、法國、俄國、美國簽訂了《天津條約》,賠款喪權,真是氣死人了!”
施紀棟道:“洋人們依仗洋槍洋炮,在我國橫行霸道。自從鴉片戰爭以後,洋人們越發猖獗了。”
董海川歎道:“火藥是我國發明的,可是卻被洋人偷了去,反過來殺害中國人,這成什麼道理?”
梁振圃道:“隻有太平軍才不怕洋人,他們刀槍不入,所向無敵。前幾年太平軍林鳳祥率兵一直攻到天津楊柳青,可是因為孤軍深入,沒有援兵,太平軍又多是廣東人,不習慣北京氣候,最後失敗了。”
幾個人敘一會兒,梁振圃先告辭回去了。
董海川把施紀棟支出去,留陳媛媛在身邊。董海川問她:“你喜歡這個地方嗎?”陳媛媛點點頭。董海川又問:“你打算以後怎麼辦?”
陳媛媛茫然地搖搖頭。董海川道:“你覺得施紀棟這個人怎麼樣?”
陳媛媛已猜出幾分,臉上漾起紅暈。道:“他為人忠厚和善,是個好心腸的人,雖然樣子醜點,可是一片熱心。”陳媛媛點了點頭。見她有意,喜上心頭,說道:“既然你也有意,我看這件事就這樣定了,施紀棟一直傾心於你,隻是不好開口。”媛媛垂著臉,小聲說:“就照幹爹的辦……”
幾日後,董海川來到了石經山,石經山位於北京城西南郊,是北方佛教聖地,已有一千多年的曆史,峰巒秀翠,雲煙繚繞,鳥語鶯啼,流水潺潺。有個小和尚扛著柴從一個小徑緩緩而下,董海川問他:“雲居寺在哪裏?”他笑了笑,口中念念有詞:“峨峨石經山,蓮峰吐金碧,秀氣鍾蕊題,勝概似域。”一邊吟一邊下山去了。
董海川有點掃興,猛聽前麵有鑿石之聲,尋聲而去,來到一個土屋前,一個八旬老人正手握鐵釺鑿石。
董海川問:“老人家,雲居寺在哪裏?”
老人一指西邊:“拐過山梁半山腰就是。”
董海川又問:“您鑿這麼多石頭幹什麼用?”老人歎口氣:“造不完的王府宮殿喲!”
這時屋裏傳出哭聲,一個十四五歲的光腚的女抱著一個四五歲的男孩,餓得麵黃肌瘦。董海川忙從兜裏摸出兩個燒餅,遞到女孩手裏,女孩一邊往男孩嘴裏塞,一邊掰掉一半往自己嘴裏塞。
董海川來到灶前,一掀鍋蓋,鍋裏煮著樹葉,葉味撲鼻。董海川不忍看下去,來到屋外。老人仍舊在那裏不停地鑿著石頭。董海川摸出一些銀兩遞給老人,老人的眼裏露出感激疑惑的目光。
董海川問:“那孩子……”
老人道:是重孫子嘍,大孫子和孫媳婦一大早進城送石料去了,還沒有回來。這村叫石窩村,專產美廠,村裏人世世代代靠鑿石為生。
董海川告辭老人,來到山巔,往西一望,在半山腰處果然有一座宏偉輝煌的寺院,還有一片塔林。此時天已大黑,董海川來到寺院門口,輕輕叩門,一忽兒出來一個和尚,作揖道:“阿彌陀佛。”
董海川道:“我是到此躲災的,來找一位算卦的道士,叫牛良臣。”
和尚帶他進寺,穿過天王殿、毗盧殿、大雄寶殿、藥師殿,來到南側一間僧房,牛良臣正與一位老法師閑談。
牛良臣一見董海川,慌忙迎上前來:“海川,我等得你好苦。”說著,把董海川介紹給法師,那法師是雲居寺住持,喚作善本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