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程廷華家中,白雲榭穿好衣服,深揖一躬,拔腿欲走。程廷華道:“如今城裏盡是洋人,城門又關得嚴嚴的,你一時走不脫,不如先在這裏住幾日再出城。”
白雲榭想了一會兒答應留下。
就在這時,隻見馬維祺火急火燎地跑了進來,馬維祺一見董海川上氣不接下氣地說:“董先生原來在這裏,洋鬼子要搶琉璃廠了!起初他們跟朝廷談好不搶的,琉璃廠的國寶要遭殃了!”
董海川說:“事不宜遲,我和程廷華先去琉璃廠,你快去通知弟兄們。”
琉璃廠是北京一條古老的文化街,遼、金時期這裏是京城東郊燕下鄉的一個村莊。清乾隆三十五年,琉璃廠窯戶掘土時,在這裏發現一座遼墓,出土的墓誌記載著這裏叫海王村。明初永樂年間奠都北京,明朝廷為了修建宮殿,除由臨清、蘇州、房山、曲陽等地運來磚石以外,還需要琉璃瓦。因而朝廷便在南城正陽門與宣武之間設琉璃廠,燒製琉璃磚瓦。自清代中葉以後,琉璃窯已不從事大量生產,這裏就成了一些流動攤販的集中地。自從乾隆時修《四庫全書》,全國文人聚集北京,琉璃廠逐漸興盛。此地百貨雲集,燈屏琉璃,萬盞棚懸,圖書充棟,寶玩填街。文士戴璐《藤陰雜記》引鮑軫春遊詞:叢脞書多卷帙殘,幾人著眼笑寒酸。南沙畫片香泉字,幅幅裝成骨董攤。料絲羊角燦成行,簇帛堆紗錦繡裝。歲歲燈棚變式樣,鼇山結撰到西洋。
董海川和程廷華趕到琉璃廠時,見有一股法軍正在街上大肆搶掠。古玩、字畫、舊書、碑帖等狼藉遍地,一些店員橫屍街上。
董海川大喝一聲:“賊人休搶我國寶!”幾步上前接連劈倒幾個法兵。
程廷華也與法兵打成一團。因董海川、程廷華與法兵扭在一起,法兵不好射擊,隻是對天鳴射。
董海川衝到振寰閣門口,看見一些法兵扛著龍門、雲崗等地的石刻,不禁怒火中燒,幾招殺手掌劈倒兩個法兵,奪過一塊石刻,可是又不知放在哪裏才好。
這時櫃台後站起一個血跡淋漓的管賬先生,他揚著手叫:“大爺,快逃命去吧,連圓明園那麼大的寶庫都叫人家給搶了,這街上的古玩又算什麼呢,快逃吧!”
董海川把石刻放在櫃上,猛聽身後有拉槍栓的聲音,連忙一貓腰,“啪,啪”幾顆子彈打在壁櫃上。
董海川溜到櫃台左側,飛起一腳踢飛一個法兵手中的洋槍,一縱身將那隻洋槍端在手裏,左右播弄,不得要領。一回頭猛見程廷華被四五個法兵圍住,情勢危急。他端起洋槍幾步來到那些法兵背後,一陣掄打,打得法兵抱頭鼠竄。
這時,馬維祺已領著梁振圃、施紀棟、穀步雲等十多位好漢趕到。他們手中各持兵器與法兵展開激戰。
馬維祺持鐵棍劈倒一個法兵,兩個法兵端著槍“哇哇”叫著朝他撲來。
梁振圃在一旁看見,一掄大白蠟杆,“撲通”、“撲通”兩聲,兩個法兵栽倒在地。其中一個法兵拉了洋槍的槍栓,“砰”的一聲,子彈擦著馬維祺的左肩飛了出去。
穀步雲揮動大環刀,一刀將一個法兵的腦袋削了下來。
施紀棟將右腿一抖,把另一個法兵踢死。
這一股法兵很快被擊潰。董海川令眾人揀珍貴寶物放進竹筐,想轉移到各家,以後再交還店家。眾人正在裝寶物,北麵傳來一陣馬蹄聲,大批英法馬隊和步兵湧來。
董海川見情況危急,立即命令眾弟子往東撤退。洋兵越追越近,這時洋兵背後出現一陣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