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雜篇?寓言》寫了影的一段話。影子似形非形,所以它自己說:“我象蟬殼、蛇蛻一樣,似是而非。”蛇蛻是蛇蛻下的皮,是表皮性角質鱗,作整塊脫落。分為一條條圓筒形半透明的皮膜,背麵有菱形紋,腹麵有一排橫長的長方形紋。看似蛇形,卻又非蛇。蛇與蛇蛻的關係,真有些象形與影的關係。
《莊子?外篇?達生》中寫了扁子的一段話:“若夫以鳥養養鳥者,宜棲之深林,浮之江湖,食之以委蛇……”就是說“如果用養鳥的方法來養鳥,應該把鳥放於深林、江湖,喂它委蛇吃”。有些大鳥是吃蛇的,但養鳥並非一定要喂蛇。前麵講過的委蛇是巨大的怪蛇,更不是鳥能吃得了的。所以有人認為,這裏所說的喂鳥的委蛇可能是泥鰍。
另外,《莊子?外篇?達生》中所說的“彷徨”,據說是其狀如蛇,兩頭五彩,也是一種傳說中的異蛇。
(三)孟子筆下的蛇
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孟軻繼承孔子學說,後來被稱為“亞聖”。他在《孟子?滕文公》中記述了“堯之時,水逆行,汜濫於中國,蛇龍居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驅蛇龍而放之菹”這樣一段人蛇之爭的史影。
孟子筆下的蛇侵入了人的生活環境,但他沒有說蛇是否傷人。禹也沒有斬殺蛇龍,隻是驅使它們回到自己的處所,問題得到了妥善的解決。這與孟子的“性善說”、“仁政學說”是一致的。孟子認為“惻隱之心,仁之端也。”行仁政,就是統治者以德服人,不使用暴力。這種理論對後世儒家影響很深,儒家認為,不僅要以德服人,而且可以將仁德施於禽獸。如史載商湯見到捕禽獸的網有四麵,便去掉其三麵,諸侯們對這種網開三麵的作法很讚同,說:“湯德至矣,及禽獸”。這個故事與禹驅蛇龍入菹的故事異曲同工,反映著儒家的理想和願望。
(四)荀子筆下的蛇
荀況是戰國後期儒家學派中的傑出思想家,著有《荀子》32篇。
《荀子?勸學篇》說:“騰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相傳騰蛇能興雲霧而遊於其中,這就是騰蛇無足而飛了。梧鼠又叫?鼠,據說它有五種技能,但能飛卻不能上屋,能緣卻不能窮木(能爬樹而爬不到樹頂),能遊卻不能渡穀,能穴卻不能掩身,能走卻不能先人(跑得不如人快)。這裏將騰蛇與梧鼠相比較,騰蛇無足,形不出眾,卻能飛升於天,梧鼠之技雖多卻無一精者。荀子在這裏講的是學習態度,顯然,他是主張用心專一,精於所學,不讚成像梧鼠那樣浮躁,華而不實,學無所成。
荀子反對迷信天命和鬼神,《勸學篇》中舉出現實中並不存在的、神話傳說中的動物騰蛇,是為了生動地講述學習的道理。
(五)韓非子筆下的蛇
韓非是戰國末年法家的代表人物,著有《韓非子》一書。蛇在此書中也多次出現。《韓非子?五蠹》說:“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這裏的蛇是和人敵對的。
《韓非子?十過》說:“昔者黃帝合鬼神於西泰山之上,駕象車而六蛟龍,畢方並?,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後,騰蛇伏地,鳳凰覆上,大合鬼神,作為《清角》”。講的是黃帝召集的鬼神之會。六條蛟龍為黃帝挽車,蚩尤在前邊開道,風伯雨師灑掃道路,虎狼和鬼神前呼後擁。而騰蛇與鳳凰並列,一下一上,地位顯然比蛟龍還要高些,是神話了的蛇。
《韓非子?說林下》說:“蟲有?者,一身兩口,爭食相?,遂相殺也。人臣之爭而亡其國者,皆?類也。”
?是一種傳說中的動物,一個身體,兩張嘴,與兩頭蛇差不多。兩張嘴為爭奪食物相咬,最後互相咬死,或者說自己把自己咬死了。韓非以?喻亂臣:由於內訌而亡國的人臣就是自己咬自己的?。
《韓非子?內儲說上七術》載:“?似蛇,蠶似燭?,人見蛇則驚駭,見?則毛起。然而婦人拾蠶,漁者握?,利之所在,則忘其所惡”。這是說:?是一種像蛇的魚,蠶的形狀像一種叫?的小蛇。人見到蛇會吃驚、害怕,見到?會毛骨悚然。但是婦女們養蠶拾蠶,漁人們抓?握?,忘記了蠶和?是自己所厭惡的東西,這是因為養蠶和捕?有利可圖。
《韓非子?難勢》載:“慎子曰:飛龍乘雲,騰蛇遊霧,雲罷霧霽,而龍蛇與??同矣。則失其所乘也。賢人而詘於不肖者,則權輕位卑也,不肖而能服於賢者,則權重位尊也。堯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為天子,能亂天下”。在這裏,韓非引了慎到的一段話,說飛龍能乘雲,騰蛇能遊霧,然而,一旦雲消霧散,龍蛇失去了憑借,就與蚯蚓、螞蟻一樣無能為力了。所以賢人屈從於不肖的人,是因為他們權輕位卑。不肖的人能控製賢人,是因為他們權大位尊。如果堯是個普通人,恐怕連三個人也管不了。而桀是天子,則可以亂天下。
韓非讚同慎到的觀點,認為“勢”(指政權)是非常重要的。慎到以龍蛇比喻賢明的人,以蚯蚓螞蟻比喻一般的人和不肖的人。用雲霧來比喻勢。賢明者失勢就像龍蛇失去了雲霧,不能騰飛。韓非把這種思想加以發揮,他認為“飛龍乘雲,騰蛇遊霧。吾不以龍蛇為不?於雲霧之勢也。雖然,夫釋賢而專任,勢足以為治乎?則吾未得見也。夫有雲霧之勢而能乘遊之者,龍蛇之材美之也。今雲盛而?弗能乘也,霧?而?不能遊也。夫有盛雲?霧之勢而不能乘遊者,??之材薄也。今桀紂南麵而王天下,以天子之威為之雲霧,而天下不免乎大亂者,桀紂之材薄也”(《韓非子?難勢》)。看來,韓非雖然主張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強調勢的重要,卻也承認人力、人才的作用。他同意慎到認為龍蛇飛騰是憑借雲霧之勢,但不主張放棄賢能,僅憑“勢”行事。認為有雲霧之勢而能乘雲遊霧、駕馭局勢的是龍蛇之材,是賢能者。雲再厚,蚯蚓也不能騰雲;霧再濃,螞蟻也不能駕霧。有這麼好的機會而不能利用,是因為蚯蚓、螞蟻缺乏才能。夏桀、商紂稱王於天下,用天子的威勢為憑借,掌握著政權,然而天下仍不免大亂,就是因為夏桀、商紂缺乏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