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佛教、道教與蛇(2 / 3)

後來有一天,道士到獵人家,獵人遠遠看見他來了,告訴自己的妻子說:“這個不祥的人來了,我讓你準備食物,你慢慢地假意應付,拖過中午,他就不會吃咱家的飯了。”妻子看見道士,很不高興,假意留道士吃飯,虛談著過了中午,道士走了。回到山中去看烏鴉,呼它的名字缽,烏鴉來問他:“從哪裏來?”回答說:“從獵人家來。”烏鴉問:“吃過飯了嗎?”回答說:“他準備的飯還沒做好,日已過午,這時間已經不應該吃午飯了,所以我走了。”烏鴉說:“違仁背恩是大的凶逆。我沒有飲食,無法招待您,請等片刻,我去去就來。”說罷就飛到般遮國,進入國王後宮。看見王後躺在那裏,首飾中有明月珠。烏鴉銜了明月珠飛回,將這寶物奉送給道士。王後失去了珍寶,怎麼也找不到,就告訴了國王,國王通知臣民,有得到明月珠的,送進宮來,賞金銀各千斤,牛千頭、馬千匹。得到明月珠隱匿不報的,就犯了重罪,全族處死。

道士得了明月珠,把它送給了獵人,獵人卻把道士捆綁起來向國王告發。國王問:“你從哪裏得到這件寶物?”道士非常為難,說是烏鴉給的吧?那全國的烏鴉都要被殺光。說是偷的吧?那就不是佛的弟子了。隻好默不作聲,忍受拷打。不知挨了多少杖,他也不怨國王、不恨獵人,還說:“這樣就讓我感受到佛度眾生的各種苦了。”

國王命令說:“把道士活埋了,隻露一顆頭,等明天砍頭。”道士身體被埋,便呼蛇的名字說:“萇!”蛇聽到了,說:“天下知道我名字的人隻有道士,高聲呼我一定有原因。”急速爬到道士那裏,見道士這個樣子,叩頭低聲問道:“因為什麼落得這樣?”道士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蛇。蛇流著眼淚說:“您的仁如天地一樣,還遇到這樣的橫禍……那個國王隻有一個太子,沒有別的王儲。我將進宮去咬死太子,再用我的神藥給他敷上又可以複活。”

夜裏,蛇進入王宮,咬死了太子。國王十分悲痛,命令停屍三天,下令說:“誰能救活太子,我願把國土分給他一半,讓他治理。”

三天過去了,國王沒顧得上殺道士。太子的屍體被載往山間,準備火葬,經過道士旁邊的時候,道士問:“太子得了什麼病死的?不要葬,我能讓他複活。”從者報告了國王,國王悲喜交集,說:“我赦免你的罪,分國土給你,讓你當國王。”道士把蛇的神藥給太子敷上,太子醒來,忽然哭著說:“我為什麼在這裏?”從者告訴他事情的經過。太子回宮,大家都很高興。國王要分國給道士,道士不肯接受。國王這才明白了,說:“分給他國家都不受,怎麼會當盜賊呢?”就問道士:“你是哪國人?為什麼現在當沙門?怎麼有了殺身之禍?您這樣的仁者,為什麼遇到這樣的災難?”道士原原本本把實情告訴了國王。國王通知獵人說:“你對國家有功勳。把你的親屬全部叫來,我要重重賞賜你們。”獵人和他的近親、遠親,全都來到王宮門前。國王說:“不仁和忘恩負義是最大的罪惡。”就把獵人和他的親屬全殺掉了。

佛告訴出家人說:當時的那個道士就是我自己。烏鴉就是?鷺子,蛇就是阿難,獵人就是調達。獵人的妻子就是懷?女子。

蛇是這個故事中的重要角色,是它救了道士(佛)。佛又點明,它是阿難。阿難是釋迦牟尼的叔父斛飯王的兒子,釋迦牟尼的堂弟。釋迦牟尼回鄉時,他跟從出家,侍從釋迦二十五年,是“十大弟子”之一。為佛教的重要人物。由此也可以看出故事中那條名叫“萇”的蛇地位是何等重要了。它是佛的助手。

故事中所稱“道士”,實際上是佛教的出家人。《六度集經》原是印度佛經,吳康僧會譯經時,譯為“道士”。道士也稱道人,是通曉佛教哲學的僧人,是和尚的舊稱。宗密《盂蘭盆經疏》卷下:“佛教初傳北方,呼僧為道士。”

(三)道教中的蛇

道教中與蛇有關的內容有些與佛教中的同類內容互相影響和滲透,以至於合一。也有一些獨具特色、源於中國本土的原始宗教與習俗。

1.崇蛇內容

道教信奉的神有真武帝君,真武本為玄武,是龜蛇之交,龜蛇相合。演變為真武帝君,就成了人形,但身旁有龜和蛇,或者腳踏龜蛇。傳說中,玄武大帝(或真武大帝)主宰著北方。手下有龜、蛇二將。龜蛇二將本來是水、火二魔,分別有坎、離二氣,曾擾亂天下,玉皇大帝派玄武大帝率眾神將和他們作戰,玄武大帝擒住了化為龜、蛇的水火二魔,將他們收為自己的部下。

六丁六甲神也是道教的神,分別與十二生肖之一對應。六丁中有一位是蛇,為丁巳,屬陰神。

北京的白雲觀內,有元辰殿,內有六十甲子神像,其中有五位是蛇相。他們分別是:己巳太歲郭燦大將軍,執鐵棍。辛巳太歲鄭但大將軍,持紙軸。癸巳太歲徐單大將軍,持盅。乙巳太歲吳遂大將軍,執槍。丁巳太歲楊彥大將軍,端坐。

每一個人出生年的幹支,叫做他的本命元辰。道教認為,每一本命元辰有一位相應的保護神。供奉、禮拜本命元辰神像,修真煉性,才能長生久視。上述五位蛇相的神,就是供屬蛇的人們尊奉的元辰星宿神。六十甲子神的姓名前麵以天幹和地支循環相配而稱,肖蛇人的本命元辰神的稱謂中都有“巳”。其他屬相的人也各有五位本命元辰神。

2.《抱樸子》中的蛇

東晉葛洪的道教論著《抱樸子》一書,分內外篇,內篇二十卷,內容是“神仙方藥,鬼怪變化,養生延年,禳邪卻禍之事”。外篇五十卷,講“人間得失,世事臧否”。內篇和外篇中都多次談到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