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說六丁六甲能行風雷、驅妖邪、降鬼怪,古代傳說中的二十八宿也是各有神通的天將。把這些神靈繪在戰旗上,是希望神助軍隊戰無不勝。而丁巳神將又代表蛇生肖,是屬蛇的將士們的保護神。
(四)蛇與兵器
1.丈八蛇矛
石矛早在原始社會就出現了,商周時期有了青銅矛。春秋晚期和戰國時期的矛有些?長達三四米。戰國早期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矛,?長四米多,按當時一尺折合0.227-0.231米計算,這種矛就可以稱為“丈八矛”,但矛頭還不是蛇形,因而不是“蛇矛”。
丈八蛇矛是什麼樣子呢?王獻唐先生曾作過考證,他將矛分為四式,指出:
丁式之矛,矛刃彎曲,又與他式不同,古謂之鏇,又謂之鋌。《方言》:“矛,吳、揚、江、淮、南楚五湖之間謂之鏇,或謂之?”。又《說文》金部:“鋌,小矛也。”徐子遠曰:“?者,延也,言其有蜿蜒之勢也”。延與施義近,施者,逶??行之貌。逶?,猶宛延也,故或謂之?矣……《方言》所錄,即此丁式之矛,矛刃蜿蜒,故謂之?,謂之?。徐氏所說甚允,後亦謂之蛇矛。《太平禦覽?兵部》引趙書謠曰:“??馬,鐵鏤鞍,丈八蛇矛左右盤。”刃首曲折如蛇,故謂蛇矛。《禦覽?兵部》又引《諸葛亮集》、《敕作部》,皆作五折剛壞十折矛。以俗之所謂十折矛,疑即蛇矛之製,言其蜿蜒十折,今世所傳兵器,尚有此製。亦古代矛中一種也。
明代長槍中,也有鋒刃曲折如蛇的。槍與矛的形狀功能相近,但長度較短,重量較輕。槍頭為蛇形的可能由蛇矛演變而來。
2.毒箭與蛇毒
弓箭是古代的重要武器,箭頭敷上毒藥,可以增強殺傷力。大約從原始社會起,人們就會製造毒箭了。宋代南丹州的原始部落會以毒蟲製毒藥,塗在箭頭上。過去,黎族人也使用有毒的箭。他們用眼鏡蛇等毒蛇的毒汁加蟾蜍膽汁及兩種毒草煎煉成丹劑。再把箭頭和丹劑放在石板或沙鍋中炒煉,讓藥浸入箭頭。被毒箭射破皮膚的人如不能及時得到解藥的救治則必死無疑。這種製毒藥和毒箭的方法可能源於遙遠的古代。其他民族使用的毒箭中或許也有以蛇毒敷於箭頭的。
3.毒氣和毒煙兵器
明代兵書記載有一種毒氣兵器,稱“追魂霧”,配方是:硝火十兩、硫火一兩、紅砒二兩、狼毒三兩、石黃一兩、毒蛇骨二兩、孔雀尾一兩。據說將這些原料細研成粉末,裝入一個長一尺八寸的筒,遇到敵人時,到上風頭施放,使敵人全身中毒,七竅流血而死。按說蛇毒不在骨頭裏,藥中加毒蛇骨二兩大約出於人們對毒蛇毒性的迷信。
明代兵器又有毒火箭,毒火的配方中有一種“蛇埋草”。1593年,日本豐臣秀吉派兵侵入朝鮮,明神宗派兵援助朝鮮。在收複平壤的戰役中,毒火箭大顯神威,使日軍中毒昏眩,明軍乘勢登城,攻克平壤。
(五)蛇與武術
民間武術的主要目的不是集團作戰,而適合於個體間的打鬥,目的有健身、表演、防身、抗暴等,但也有軍事實用的價值。
中國武術中有“內家”和“外家”,內家拳以“太極”、“八卦”、“形意”為代表。關於太極拳的起源,說法不一,一說傳自明代張三豐,傳說張三豐看到鷹蛇相搏,從中悟出了太極拳。這一說法雖缺乏文獻依據,但與太極拳動作快慢、剛柔、開合、曲直等矛盾相互依存的特點相符,或許是後人根據太極拳的特點所作的附會之說。鷹象征陽剛,蛇象征陰柔,剛柔是武術的兩種基本屬性。武技以剛柔立本,拳械的招式以剛勢、柔勢為基礎,勁力以剛勁、柔勁為基礎。太極拳講究“運柔成剛”,取“極柔軟”的姿勢,使全身鬆開,經絡開啟,“極柔軟,然後極堅剛”。以靜製動、以柔克剛。蛇的特點是“極柔軟”,但以柔應剛,柔順處下,常常不僅能自保,而且能克敵製勝。而剛柔相濟,就兼具了鷹與蛇兩方麵的特長。陳氏太極拳的理論認為純陰(柔)無陽(剛)是軟手,純陽(剛)無陰(柔)是硬手。陰陽(剛柔)無偏稱妙手,主張剛柔各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