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果遇到自我意識差、依賴性強、不明說不行的人,也可以用嚴肅的態度、較尖銳的語言直接警告他。
春秋時期,秦國準備襲擊鄭國,軍隊走到魏國時,這個消息被鄭國的商人弦高知道了。弦高原打算到周圍做買賣,但他不忍自己國家蒙受損失,便打算勸秦國主將改變主意。
弦高如果以硬對硬,肯定會適得其反。於是他帶了千張熟牛皮,趕了百頭牛作禮物,犒賞秦軍。他故作恭敬地說:“我國國君聽說您將行軍經過敝國所以.敝國已準備好糧草招待,還特地派我來犒勞您的隨從。”
秦將一聽這話便了解到鄭國已對他們有所防備,不易攻擊,便打消了攻擊,鄭國的念頭。
弦高對秦國的警告收到了最佳的效果,即未動一兵一卒,便保全了自己的國家。“綿裏藏針”式的批評在這裏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然而,人與人之間以和為貴,如果好話當做惡話說,即便不至於導致事業失敗,至少也落個不會說話的罵名。假如你麵對的聽話對象是你的頂頭上司,或是與你的事業興衰成敗密切相關的對手,那與他們說話就更應該十分講究。
卡耐基教人不要亂批評他人,這是人立身處世的信條,雖然不值得大家去完全照搬,但也要引以為戒。不過事情有時並不那麼簡單,我們有時候也不能不批評,比如父親批評兒子,主管批評下屬,甚至相當知己的朋友,有時候也免不了要批評幾句。所以絕不批評別人是不可能的。我們要研究的是怎樣去批評他人。
首先,要有同情心。這樣你不僅不會犯吹毛求疵的毛病,而且對他人犯錯誤的原因也會加以分析,給予諒解的。你要時時想著自己和他是站在一起的,而不是和他對立的,說話時先要對他人所犯錯誤表示理解和同情,使對方減少不安,然後再用溫和的態度指出他的錯誤。說話要委婉和藹,不要用過分刺激的或使人聽了不舒服的字眼。“你真糊塗,這件事完全搞錯了!”用這種語氣說話是沒人可以忍受的。無論父親對兒子、主管對下屬,後者或許懾於前者的威勢不敢吭聲,但心裏肯定是不服氣的。
指正的話越少越好,能用一兩句使對方明白就行了,然後把話題轉到其他地方,不要嘮叨個不休,使對方陷於窘境,產生反感。對方做一件事情,其中有錯誤的地方則應該指出,但做得正確的地方則應該加以讚揚,這樣對方就會因為你賞罰分明而心悅誠服。
戰國時,齊景公的一匹心愛的馬突然死去,齊景公非常傷心,一定要殺掉馬夫以解心頭之恨。眾位大臣一起勸阻齊景公不可為一匹馬而濫動刑罰,而齊景公卻已鐵定了心,說什麼也不聽勸告。
這時,國相晏嬰走了出來,眾臣都以為晏嬰也有勸誡齊景公的意思,誰也沒有料到,晏嬰卻明確地表態說:“這個可惡的馬夫,該殺!”
齊景公十分高興,就把那個心含冤屈的馬夫喊來,聽晏嬰解釋他的罪過。
晏嬰曆數馬夫的三大罪狀:“你不認真飼馬,讓馬突然死去,這是第一條死罪;你讓馬突然死去,卻又惹惱君主,使君主不得不處死你,這是第二條死罪。”
聽晏嬰痛說馬夫的前兩條死罪,齊景公心中真是樂滋滋的。可晏嬰話鋒一轉,說出了馬夫的第三條罪狀:“你觸怒國君因一匹馬殺死你,使天下人知道國君愛馬勝於愛人。因此天下人都會看不起我們的國家,這更是死罪中的死罪,罪不可赦!”
聽娘訴說馬夫的第三條罪狀,齊景公開始還連連點頭咧著嘴笑b當晏嬰—說到“使天下人知道我們國君愛馬勝過愛人”時,他張開的嘴卻定在那裏,臉上的表情也一陣紅一陣白。晏嬰又吆喝一聲:“來人,按大王的意思還不推出去斬了!”這時齊景公如夢初醒,趕緊對晏嬰說道:“相國息怒,寡人知錯了。”
晏嬰沒有正麵批評齊景公,卻達到了勸諫救人的目的。可見,“綿裏藏針法”的確效果非凡。在像這樣的場合中,一方麵,該說的話不能不說,根本利益不能犧牲,原則不可放棄;但另一方麵,關係又不可弄僵,彼此的麵子與和氣不能傷害。所以,這就需要首先承認對手的實力、地位、權威,甚至他的道理,然後突然插入你的話鋒,你的話雖委婉動聽,但實際上卻是對對手徹底的否定。這種綿裏藏針的口才比直來直去、當麵鑼對鼓的否定他人效果要好得多,當然也需要你有更高的修養和智慧。
唐朝的王矽身為侍中,便深諳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