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拒絕的實用技巧(1)(2 / 3)

“這件事恕我難以照辦”、“我實在沒有錢借給你,否則,我就不必如此地賣命了”、“我們每天都做一樣的工作,憑什麼要我幫你的忙”……枉遭受這樣的拒絕後,你會有怎樣的反應,會很高興很客氣地說“既然如此,那我就不打擾你了,對不起”嗎?恐怕不會吧。你一定會惱羞成怒,用犀利的言語回擊對方:“你這個人講話怎麼如此無禮呀!難道你一輩子就沒求過人嗎?”然後拂袖而去,對這一屈辱記恨於心,伺機報複。

有時,對方與我們反目成仇,並非完全是由於我們拒絕了他,而更多的是我們拒絕的語言和方式傷害了他。人活一世,說不定什麼時候就需要他人施以援手,所以,多一個敵人絕對不是什麼好事。我們避免不了拒絕的發生,卻可以在拒絕時采取適當的方法,從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因為拒絕而樹敵。

第一,以“製度”為借口

某公司的一位普通職員鼓著勇氣走進經理辦公室說:“對不起,我想該給我漲工資了……”

經理回答道:“你確實應該了,但是……”經理指著玻璃板下的一張印刷卡片不慌不忙地說,“根據本公司職務工資製度,你的工資已經是你這一檔中最高的了。”

職員泄氣了:“哎,我忘記我的工資級別了!”

他退了出來。幾條打印出的製度使他放棄了自己本應得到的東西。他也許在想:“我怎麼能夠推翻那張壓在玻璃板下的印刷表格呢?”這也許正是經理希望他講的話。

第二,以“他人”為借口

小李在電器商場工作。一天,他的一位朋友來買DVD。看遍了店裏陳列的樣品,他還沒有找到令自己十分滿意的那種。最後,他要求小李領他到倉庫裏去看看。小李麵對朋友,“不”字出不了口。於是,他笑著說:“前幾天我們經理剛宣布過,不準任何顧客進倉庫。”盡管小李的朋友心中不悅,但畢竟比直接聽到“不行”的回答要好多了。

第三,以對方的“言語”為借口

軍閥吳佩孚的勢力日漸強大,成為權傾一方的實力人物。一天,他的一位同鄉前來投靠他,想在他那兒謀個差事兒做。吳佩孚知道那位同鄉才能平平,但礙於情麵,還是給他安排了一個上校副官的閑職。不久那位同鄉便嫌棄官微-

職小,再次請求想當個縣長,要求派往河南。吳佩孚聽了,便在他的申請書上批了“豫民何辜”四個大字,斷絕了他的念頭。誰知過了些時間,那人又請求調任旅長,並在申請書上說::我願率一旅之師,討平兩廣,將來班師凱旋,一定解甲歸田,以種樹自娛。”看到同鄉這樣沒有自知之明,吳佩孚真是又好氣又好笑。於是提筆批了“先種樹再說”五個大字。

第四、以“外交辭令”為借口

外交官們在遇到他們不想回答或不願回答的問題時,總是用一句話來搪塞:“無可奉告。”生活中,當我們暫時無法說“是與不是”時,也可用這句話。另外,你還可以用“天知道”、“事實會告訴你的”、“這個嘛……難說”等搪塞過去。怎樣推掉不必要的應酬有朋友來訪,促膝長談,表達友情,交流思想,不僅是生活中的一大樂事,而且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大益事;但現實生活中也有給我們帶來了不方便的不速之客。工餘飯後,你剛想靜下心來讀點書或是做點事,不料不請自來的客人常擾得你心煩意亂。他東家長西家短,嘮嘮叨叨,沒完沒了,一再重複你毫無興趣的話題,而且越說越來勁。你勉強敷衍,心不在焉,焦急萬分,真想對他下逐客令而又怕傷感情,難以啟齒。如果你“舍命陪君子”,那麼你將一事無成,因為你的時間——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自白。地被他人占去。

英國作家毛姆在小說《啼笑皆非》中講過這樣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一位小人物一舉成為名作家了,新朋老友紛紛向他道賀,成名前的門可羅雀同成名後的門庭若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毛姆為我們描寫了這樣一個場麵:一位早已疏遠的老朋友找上門來,向你道賀,怎麼辦呢?是接待他還是拒絕他?按照本意,自己實在無心見他,因為一無共同語言,二來浪費時間。可是人家好心好意來看你,閉門不見似乎說不過去,於是隻好見他了。見麵後,對方又非得邀請你改日到他家去吃飯。盡管你內心一百個不樂意,但盛情難卻,你不得不佯裝愉悅地應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