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幾年,嶽飛長大成人,這時候在中原北方,有一個叫女真族的部落不斷闖到中原來搶東西,還殺人、放火。嶽飛在家裏聽到逃難的老百姓說了這些事後,心裏非常著急,於是他準備離家參軍保衛國家。臨走的前一天晚上,母親舍不得嶽飛離開家,眼淚在眼眶裏不停地打轉,但為了祖國的安危,母親給他講了很多要為祖國增光的話。最後母親取來針,讓嶽飛跪在地上托著小墨盒,在嶽飛的脊背上刺了四個字——“精忠報國”,她這樣做是為了讓嶽飛永遠記住,要忠於祖國、保衛國家。
嶽飛確實沒有辜負母親對他的希望,將“精忠報國”四個字作為自己一生的準則,最後將自己的生命貢獻給了祖國。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
徐霞客(1587~1641)
中國明代偉大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著有《徐霞客遊記》,開辟了地理學上係統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
誌在遠遊
徐霞客從小就喜歡讀關於山川地理方麵的書,他的書桌上雖然散放著各種經史書籍,但在經書下麵,放著他偷偷從父親那裏拿來的《輿地誌》《山海圖經》和探險遊記一類的地理知識書籍。他隻能偷偷地看,唯恐被雙親發現,說他不用功學習。他看這些地理知識方麵的書籍看得入了迷,經常通宵達旦。
徐霞客博覽群書,善於獨立思考。對於各種問題,都有自己一番獨特的見解。一次,他對私塾裏的小夥伴說:“我發現從前的人寫的地理書,互相抄錄,因襲附會,往往缺乏實地考察。所用資料,也並不完全可靠。即使是專門記述河流和山脈的書,也隻是談到中國的事,而不知道世界之寬之大。”其他小夥伴讀的書沒有徐霞客讀的多,聽著他的宏觀世界論都露出驚愕的表情。他接著說:“要想了解祖國地理麵貌的真實情況,就必須進行實地考察。”
有一次在書館裏,同學們輪流說自己的誌向,有的說要做大官,有的說要當文學家,大家問徐霞客準備以後做什麼,隻見他提筆寫了一行字:“州有九,涉其八;嶽有五,登其四。”然後他指著紙上的字,望了望小夥伴們說:“這就是我的誌願。”小夥伴們圍著徐霞客要他解釋這句話的意思,他告訴大家說,中華有九州大地,要跋涉八州;祖國有五座大山,要攀登四座。接著他又豪情滿懷地說:“一個有誌氣的人,應該朝現碧海,暮登蒼山。”這蒼勁有力的筆跡和意味深長的一席話,展示了這個少年立誌遍遊祖國山河的宏偉誌向。
徐霞客17歲那年,父親去世了。以前父親在世的時候,不讓他遠遊。現在父親去世了,他又開始有了想遠遊的心思,但家中隻剩母親一人,他也不忍提出來。正在進退兩難的時候,母親看出了他的想法。一天,母親將徐霞客叫到自己房間,拿出一頂帽子,愛撫地對他說:“身為男子,應當誌在遠方!你看,這是我特地為你縫製的帽子,讓你遠行時戴的。你出去遊覽祖國的名山大川,可以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徐霞客為難地對母親說:“可我走了誰來照顧您呢?”母親笑笑說:“我身體還很硬朗,你放心去吧!”
第二天天一亮,母親就起床為兒子送行。來到村口,徐霞客看著母親瘦弱的身體心裏不由得泛起一陣酸楚,父親已故,自己這一走,隻剩母親一個人孤零零地留在家中,自己太不孝了。母親看出徐霞客的心思,對他說:“不管你走多遠,母親都在家裏等你回來。你放心吧,我不會有事的。你隻要路上小心就好。”徐霞客點了點頭,雖然舍不得母親,但他想到自己的理想和誌向,遠遊的決心更堅定了,便揮手告別,毅然地踏上了征程。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大丈夫當朝大海而暮蒼梧。
秋瑾(1875~1907)
中國民主主義革命家,婦女解放運動先驅。
從小立誌當巾幗英雄
秋瑾從小天資聰穎,她對念過的詩詞過目不忘。家人經常看見小小年紀的她,抱著杜甫、辛棄疾、李清照這些愛國詩人的詩詞吟讀不舍。秋瑾小時候非常仰慕英雄豪傑,尤其是女英雄。一次,在閱讀史書的時候,小秋瑾被明末女帥秦良玉和沈方英的故事所感動。讀完後非常激動,寫下了:“今古爭傳女狀頭,紅顏誰說不封侯”,“莫重男兒薄女兒,始信英雄亦有雌”的句子。
她的爺爺和父親讀了以後都驚喜不已。爺爺坐在太師椅中,撚著長長的胡須,欣賞著孫女的吟唱,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父親為女兒感到惋惜:“阿瑾要是個男孩子,一定是塊好材料。”但是少年秋瑾熱情而倔強,欽佩曆史上的“巾幗英雄”。義和團運動失敗以後,本已滿目瘡痍的神州大地,更是危象叢生。她救國情切,憤然賦誌:“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她不願“與世浮沉,碌碌而終”,希望把裹在頭上的婦女頭巾換成戰士的盔甲,像花木蘭那樣,效命疆場。她曾感慨地說:“人生處世,當匡濟艱難,以吐抱負,寧能米鹽瑣屑終身其身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