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家教——郎好家教孕育成功的種子(3)(1 / 3)

海倫·凱勒(1880~1968)

美國著名的盲人作家。作品《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被廣為傳頌。

老師輕輕叩開她的黑暗心靈之門

海倫剛降臨到這個世界上時,是一個健康可愛的小女孩。她的到來給這個家庭帶來了無比的歡樂與幸福。

但是小海倫一歲半時,突然患急性腦充血,高燒不退。幾天以後雖然高燒退了,但是她再也看不到眼前的世界了,再也聽不到一點兒聲音了,聽力受損還阻礙了她學會說話。活潑可愛的小海倫變成了一個又盲又聾又啞的孩子。

突如其來的變故使得小海倫失去了往日的歡樂。父母更是心疼自己的孩子,看到女兒在黑暗中掙紮,他們的心就像被刀割一般。父母能做的隻是盡自己的能力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這樣一來,富裕的家庭、良好的環境、父母的疼愛和嬌慣,使她養成了頑皮、任性的毛病,並且常常搞些惡作劇。除了母親,她對任何人的愛撫都反應遲鈍,甚至表示出不耐煩。她性子暴躁,固執任性,什麼東西都不能長時間地吸引她的注意力。

在小海倫7歲那年,安妮·沙利文老師來到了她們家。沙利文老師是改變小海倫一生命運的人。老師的到來,使得海倫第一次懂得了愛的交流和對光明的渴望。沙利文老師將自己的全部耐心和愛,給予了這個又盲又聾又啞的小女孩。

從第一天開始,沙利文老師就用遊戲的方式,讓小海倫熟悉手語拚寫與世界上各種東西之間的關係。沒過多久,沙利文老師發現海倫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但也是一個被慣壞了的孩子,缺少耐心和毅力,稍微有一點不順心就大發脾氣。

麵對這樣一個孩子,要進行教育是很艱難的,有時師生之間也會產生很大的衝突。而每當這時,小海倫的父母出於對孩子的愛,對小海倫的胡鬧往往是聽之任之。於是,沙利文老師決心讓小海倫離開家庭,單獨與自己生活一段時間,以便更好地進行係統教育。小海倫離開家庭後的幾周時間裏,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重新回到家裏的小海倫像換了個人似的,變成了一個懂事理、能自律的乖孩子,這一切又使她的學習產生了質的飛躍。

一天清晨,小海倫突然問沙利文老師梳洗時所用的水叫什麼,這個下意識的提問引起了老師的注意,她在小海倫的手上拚出了water(水)這個單詞。

早飯後沙利文老師領著小海倫來到水泵前,讓小海倫拿著杯子接水,同時在小海倫的手上反複地拚寫water這個單詞。當那清涼的水在她的指間流過,當老師那越來越快的拚寫敲擊在掌心時,小海倫那扇長時間封閉在黑暗之中的心靈之門終於悄悄地打開了。她的臉上出現了從未有過的神情:她知道這清涼的、流動的東西就是水。她終於能感受到世間存在的東西了。

就在那一瞬間,小海倫迫切地想知道自己接觸到的每一件東西的名字。就在這一天,她知道了爸爸、媽媽、老師等幾十個單詞,幾個小時之內她幾乎記住了周圍所有東西的名字。

學習的過程是十分艱苦的,每一個字母、每一個章節都得反複練習。由於小海倫看不到、也聽不到,她隻能用手去摸清發音時嘴、舌、牙齒和喉嚨的發音狀態。一次次挫折搞得她筋疲力盡,但是她並沒有退縮,最後終於可以讓人們聽懂她的語言。

9歲的小海倫學會了法語,後來她在沙利文老師的幫助下又進修了拉丁文。她勇敢地叩開了哈佛大學的校門並且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一個普通的正常人想要取得這些成就也是不容易的,何況是像海倫這樣一個又盲又聾又啞的人呢?後來,她被任命為馬薩諸塞州盲人委員會主席,開始了她為殘疾人事業奉獻的生涯,並且寫下了許多傳世的名作。

著名的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曾經說:“在19世紀出現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是拿破侖,一個是海倫·凱勒。”這就是對她的最高評價。

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後一天。

希望是引導人成功的信仰。如果沒有希望,便一事無成。

傑克·韋爾奇(1935至今)

曾任美國通用電氣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官。在短短20年間,這位商界傳奇人物使通用電氣的市場資本增長30多倍,達到了4500億美元,排名從世界第十提升到第一。

母親教他學會接受失敗

韋爾奇小時候酷愛冰球比賽,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次——韋爾奇在塞勒姆高中讀最後一年,參加了賽季的最後一場冰球比賽。當時。他們隊已經擊敗了丹佛人隊、裏維爾隊和硬頭隊,贏得了前三場比賽。但在,在緊接著的六場比賽中,他們不幸都輸了。可惜的事,其中五場都是以一球之差輸給對方。所以在最後一場比賽,也就是在林恩體育館同主要對手貝弗利高中的對壘中,他們都非常地渴求勝利。韋爾奇當時在塞勒姆女巫隊中擔任的是副隊長,獨進了兩球,大家頓時覺得鬥氣昂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