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起飛:中國經濟為什麼能11(2 / 2)

8、中美關係經過多年磨合期,已逐漸找到了一條共處之道。簡言之,既不再對雙邊關係抱有“不合實際的浪漫幻想”,指望一夜之間成為戰略合作夥伴,也不再盲目悲觀,動輒以“戰略競爭對手”、軍事衝突相要挾。今天的中美關係正如“建設性合作關係”這一定位所顯示的那樣,在共同利益處努力合作,擴展雙邊關係基礎,在有矛盾分歧處敢於麵對並不怕相互指責。

9、在中美關係上,美國應切實關照中國及其在其崛起過程中一些不容觸碰的國家利益,其中釣魚島歸屬問題,西藏問題,新疆問題,2010年新提出的南中國海問題,特別是中美關係的核心問題——台灣問題。美國政府應非常清楚一些政策底線,逾越了這些底線,可能就意味著戰爭。對於台灣問題,中國方麵的立場非常清楚。隻要台灣宣布“獨立”,中國大陸絕不會坐視。一旦美國拖入同中國對決的可怕戰爭之中,中美都將為此付出高昂代價。

10、也是最後,中國和美國都是當前乃至未來的世界秩序的利益攸關者,也是世界秩序的最終受益者,它們理應用睿智共同承擔責任。美國也應該同時接受中國迅速發展或者說“回歸大國本位”的現實。由於中國崛起,中美兩國在全球範圍內的共同利益正在增加,兩國完全可以慢慢培養出一些戰略共識,在經貿、反恐、執法、科教、衛生等重要領域以及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保持有效的磋商與合作,以期這兩個“利益攸關者”一起來做一些事情。而台灣問題本質上隻是中美之間的一個問題,在中美關係的大框架越來越穩定、越來越重要的現實中,台灣因素正在變得越來越弱化。

總之,美國需要用世世代代的戰略眼光看待美中關係,這是因為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正在或將以全球經濟主要領導者姿態出現的國家,要保持一種戰略眼光。

正當本書稿走筆至此的時候,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從2011年1月18日開始了對美國進行為期4天的正式訪問。訪問期間,胡錦濤對美國商界午宴上的一些話發人省心,對美國來說是一種“建言”是再恰當不過了。

“中美關係不是你輸我贏、你興我衰的關係,而應該是相互尊重、增強雙方戰略互信的關係,是突出共同利益、加強全方位合作的關係。”

“希望中美能夠抓住機遇,開拓創新,努力構建互利雙贏的中美經濟合作新格局。加強應對全球性挑戰及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的協調和合作。積極促進社會各界友好交流。而對於中美間的重大敏感問題。必須本著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妥善處理。“

“中美關係發展的曆史表明,兩國在涉及對方重大利益問題上處理得比較好時,中美關係發展往往比較順暢和穩定;反之,兩國關係就會麻煩不斷,甚至出現緊張。台灣、涉藏等問題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是中國核心利益所在,牽動著13億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中方希望美方恪守承諾,同中方一道共同維護兩國關係來之不易的良好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