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起飛:中國經濟為什麼能11(1 / 2)

務實對華政策:對美國的建言

2005年對美國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年,美國國內圍繞中國崛起的走向,以及對華戰略開展了一場大辯論,主題是如何應對中國崛起。“對抗論者”、“融合論者”激烈論戰,從“中國威脅論”、“中國機遇論”到“中國和平崛起論”,不一而足。各大媒體、著名智囊機構等,都出現了“中國熱”現象。國會參議院繼眾議院後也成立“中國連線”。廣泛討論的結果是,基本排除了再對中國單純進行遏製的可能,美國政府也越來越體認到,與一個日益強大的中國打交道,應采取更加審慎的態度,遵循更加務實的做法。在本章快要結束時,我們建議:

1、大部分美國人對於中國的發展、中國的現狀是處在一種很無知的狀態下,他們對於中國的一些事情是很無知的,很多人沒有來過中國,有人甚至沒興趣了解中國,他們對於中國一切的發展和狀況都處在一種無知的狀態,簡單把中國想象成為一個落後、大部分地區貧窮、人民沒有地方住、並且處在恐怖專製統治下的國家,他們覺得中國一點都不好。美國人所想象的中國狀況就是他們所理解的前蘇聯共產黨領導下的狀態,他們覺得中國共產黨就和前蘇聯的共產黨以及在歐洲共產黨的領導一樣,但他們不明白中國現在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開放、不斷改革並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我覺得他們這樣的想法是非常簡單、非常落後的思維。

2、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過去若幹年來,美國對華政策的主要目標就是要把中國“拉”進美國主導的國際體係,而現在,中國已經進入了這個體係,美國應該好好拿捏好這一國際體係中的中美雙邊關係。

3、美國的外交上一直有一種理想主義的潮流,重視價值觀和原則。但實踐證明,將自身價值和原則套用在其他包括中國在內的主權國家頭上將是行不通的。美國在和中國打交道時有一條基本原則應是,一個國家很少會心甘情願做出有損自身所認定的本國國家利益的事情。美國應從現實作為政策指導,其中隱含對華政策的轉型。

4、中國的發展將影響未來的世界。冷戰時期以及19世紀歐洲的均勢政治模式,不再適合用來看待21世紀的中國。中國顯然需要有一個有利於本國國內經濟發展的良好的國際環境。當然,中國人也希望受到尊重,自己的觀點和利益能得到國際上的認同。中國並不想與美國發生衝突。然而,很多美國人卻擔心中國這條龍一朝會變成一條火龍,人們對中國存在著強烈的擔憂。這是美國的杞人憂天!

5、作為一名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中國不僅僅是一名成員,而且正在努力維護這個使之獲得成功的國際體係。美方應鼓勵中國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享有利益的參與者,與美國和其他國家合作、支持、適應和促進使中國取得成功的和平的國際體係。

6、美國應尊重中國在世界和亞洲的利益,歡迎一個自信、和平、繁榮的中國。美國需要清楚,中國與美國建立深厚的關係需要“共同利益”,但也同時需要自身與美國不同的價值觀。美國需要學會不同主權國家對自身價值和自身利益的不同的訴求和表達。

7、鑒於認識到中國崛起之勢不可擋,美國應準備對中國開辟新的外交渠道,以降低兩國之間可能因錯誤評估而引發危險,特別是出現軍事上的衝突。新的外交方針將突破以往集中在特定的經濟、政治和安全問題模式,在更大的戰略框架下審視美中關係並與中國展開更深層次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