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時,兩個人把書籍搬了過來。寶玉親自檢點一番,把幾種無關舉業的書撩開,命襲人擱在架子上了。隨手命了一本精選製藝,是代儒選的近科魁墨,吟哦咀味起來,竟似從前賈政在學政任上有回來的信,一時怕查功課,埋頭苦讀的光景。
寶釵陪坐一旁,想寶玉向以祿蠹譏人,如今大病才好,並無父命師箴來相督責,因聽賈蘭一語,忽然功名念切,殊出人意外。
細細揣度起來,想從前因與黛玉一片纏綿之意膠滯於中,有所急即有所緩,濃乎此即淡乎彼;一朝割絕私情,便心歸於正。
鳳姐瞞天過海之計,下的針砭,實於寶玉大有裨益。又因寶玉,推到黛玉身上,想其情未必不甚於寶玉,為黛玉設身處地想來,又將何法融化這一團塊磊?便覺心上有許多過不去處。正在出神,見寶玉搖頭擺膝,壹誌凝神在那裏用功。又想此番開科,寶玉果然功名有分,將來玉署瀛洲,也是意中之事,豈不博得堂上歡心,自己夫榮妻貴。想到此處,又喜孜孜得意起來,把替黛玉設想的念頭漸漸忘了。話不細表。
且說寶玉苦誌用功,非溫習經書,即揣摩時藝,把先前焙茗所買這些《飛燕外傳》、《武則天》、《楊貴妃外傳》都焚化了。一切玩耍之事,淨盡丟開,隻知黃卷青燈,不問粉香脂豔,竟大改舊時脾氣了。寶釵甚為納罕,便告訴了賈母、王夫人,都道:“如今沒有他老子來逼他,自己肯這樣發憤起來。”
暗暗歎美寶釵為人能識大體,果然金玉煙緣相夫得力。而寶釵因寶玉病後,身子不免虛弱,保養為要,深喜寶玉淡於床笫私情,倒也相安。寶玉先前見了“文章”兩個字便要頭疼,如今專心於此,不但不以為苦,反覺探討些滋味出來,毫無厭倦之意,自是日親日近的功夫。看看場期將近,寶玉、賈蘭叔侄二人,援例入常又因賈政升了外任道員,編入官卷。凡場前應辦事宜,賈璉自去妥為料理。
再說紫鵑在櫳翠庵住下,心想我不跟姑娘回家,原為姑娘的事,見了寶玉一麵,討個準信兒,好拿主意。誰料他們起歹心的起歹心,變法兒的變法兒要攆我出去,諒來也難與寶玉見麵的了。暫且躲在這裏,求大奶奶趁早想個法兒,把我送到南邊,但憑姑娘拿個什麼主意,我死活跟著他過一輩子就是了。
紫鵑此時已心灰意懶,住在庵中度日如年,也不敢挪移寸步出庵,恐惹是非。惟聽晨鍾暮鼓,隨著妙玉虔心禮拜觀音大士,隻求菩薩暗中保佑林姑娘身體康寧,早早主婢見麵,日夕焚香禱祝不已。一日,惜春看見他,笑道:“妙師父倒像新收了一個徒弟了。”紫鵑道:“妙師父肯發慈悲,我不想回南去跟林姑娘了。”惜春道:“你姑娘要做妙師父的徒弟,如今聽你也說這話,佛法平等,你和姑娘是師弟師兄了。”妙玉道:“這會兒你同林姑娘都是這條心,將來怕由不得你們做主。我果然收了你做徒弟,有人和我要起人來,便怎麼樣呢?”紫鵑聽了,也沒理會。妙玉自與惜春到芸房對局,至午後,惜春方回。
紫鵑到了晚上,因時交初秋,餘暑未淨,獨自步出院外,就在梧桐樹下一隻石凳上坐著。仰見雲斂碧天,桐葉枝頭露出一鉤新月。那邊佛殿上鍾磬無聲,爐內香煙未燼,雖此身尚在大觀園中,已另是一番境界。
惟聽砌畔蟲鳴唧唧,萬慮俱生,百感交集。一個人對著月兒,想起那年林姑娘來到榮府,先在老太太那邊,後來搬到園子裏。
寶玉和他往來稠密,種種起居言動,凡筆不能寫,畫不能描之處,猶如記日清帳本一般,都打疊在我肚子裏。如今寶玉隔絕,姑娘遠離,把他兩人的事故從頭想起,歸根兒有意外之變。可見普天世界的人情都是假的了。紫鵑隻是呆呆癡想,恍如夢境迷離,不覺夜深露重,渾身上下衣裳都已濕透,隻見一個老佛婆來催他道:“紫鵑姑娘,快進來睡罷。夜深了,盡仔在院子裏坐著,受了涼是要害病的。”
紫鵑隻得起身進房安歇,朦朧睡去,聽得有人叫道:“紫鵑姊姊,你為什麼不去瞧寶二爺和寶姑娘拜堂呢?”紫鵑聽了這話,猛吃一驚,連忙起來,趕到一個素日沒有走慣的地方,果見璉二奶奶隨著老太太、太太都在那裏看寶玉做親。晴雯扶著新人拜堂。紫鵑急得滿肚子的怨氣無從發泄,一時拚舍著臉,走過去問問寶玉,兩腳猶如釘住的一般,隻是怔怔的呆看。停了一會,見新人揭去蓋頭巾,卻不是寶姑娘,是他林姑娘,麵前也掛著像寶姑娘的一樣金鎖。心中正在疑惑,聽得旁邊有人叫道:“紫鵑姑娘,你為什麼剛在這裏瞧熱鬧,不上去伺候你姑娘?”又聽鳳姐道:“你們別支使他,他也在這裏等著妝新呢。”說聲末了,隻見老婆子們過來,七手八腳把他拉上,還拉了晴雯一同到裏間屋子裏去,妝扮完畢出來,寶玉和林姑娘同坐著叫他們磕頭。紫鵑摸不著頭腦,心裏又急,臉上又臊,禁不住直聲叫了兩聲“姑娘”,自己驚醒,卻是一夢。那時同房睡的老佛婆聽見,叫道:“紫鵑姑娘醒醒,你做了什麼怕夢了?”紫鵑答道:“想是我的手在胸前壓著,沒有夢見什麼。”
老佛婆又道:“我聽見你發急的叫‘姑娘’,這會兒林姑娘倒隔了好幾千裏路了,還睡夢裏忘不了,怪可憐的。”
當下紫鵑也無心緒和老佛婆接話,隻想剛才的夢真是古怪,晴雯是死過的人了,為什麼他來伺候姑娘,還和我同拉扯在裏頭?想起來總不是吉兆,不是應在姑娘身上還有些災晦,一定是我這條小性命該斷送的了。思前想後,不多時窗上發亮。又挨了一會,起身梳洗,便在佛殿上焚香叩禱,暗暗通誠夢中之事,但求脫晦除災,又不便將此事告訴旁人,惟有朝夕係念,獨自發愁,書且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