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寶、黛二人新翻金玉姻緣,卻值林府裏寶聚當鋪第一天開張,大小夥計到四鼓時分一齊起身,敬過財神利市,掛出黑漆金字招牌,上麵披了大紅彩綢,早有許多人擁擠進來。先是本縣坐捕巡役並地方甲長等當的千鈞蚊帳等件,都取個吉利話頭,來打抽豐。上櫃夥計酌量各人身分,自二十四兩起至四兩止,無論當物價值,一概接收,將銀兩按號開發,仍給當票。
等那些在官人役當過,便有正經來當首飾衣服的人擠上櫃來。
那一天因是新開鋪麵,該當八錢的便當一兩,該當十兩的便當十二兩,所以當當的人挨擠不開。自黎明起,直鬧到已牌時分,眾夥計才得替換吃飯。
見一個人拿了一件絹帕包的當物在櫃上放下,便有一個年輕的夥計趕忙過來解開絹帕,把那一件東西仔細端詳了一會,問:“要當多少銀子?”當當的答道:“整整要當一千兩。”
那夥計向著當當的笑道:“可惜,這一件東西上鑲嵌的珠寶已經過火,就當的是金子,成色還是多算些,總值不到五百兩,怎麼當出一千兩銀來?還是要當一百兩罷?”當當的道:“一百兩銀那裏當不出,要大遠的趕到這裏來?我不管東西值多少,總要當一千兩銀。”那夥計已有些生氣,便道:“值多當少,大例如此。雖是我們第一天開門,就要通融多當些,那有值不到五百銀的東西要當一千兩的!”那當當的聽了發急道:“你們這裏不當,叫咱幾千裏路跑到這裏,來回盤纏要花幾十兩,叫與誰去算帳呢?”那夥計便高聲嚷道:“到底誰叫你來當的?”當當的道:“是咱老子叫到你們這裏來當的。”那夥計道:“快回去叫你老子自己去當罷。”當當的又道:“咱老子已經死過,沒處去找,是他老人家托夢的。”那夥計聽他說話,這個人像有些瘋傻,將當物丟還不去理他,自去接別人手內的東西。當當的又趕過來攔住纏個不了,那夥計按不住心頭火發,登時漲紅了臉罵道:“那裏來的野雜種,原來不是當當,竟是來鬧當的。這個地方容你外路人鬧事,當鋪都不用開了。”便叫:“頭兒們同本圖地保呢?快把這一個鬧當的拴起來,連東西一同送到縣裏,再究問他東西的來曆。你們看他賊頭賊惱的樣子,那東西不是偷來的,就是拐來的。”說聲未絕,早有坐捕地保人等--因林府新開當鋪恐有鬧事的人,一半為公,一半為私都在當鋪前照應,聽見有人鬧當,巴不得生事--直擁上前,向胸前掏出鏈子。正要動手擒鎖,被一個年老的夥計走過喝道:“且慢動手。”便向那當當的好言相勸道:“老客,我對你說,你的東西我雖不見,聽他們說值不到五百兩銀子,你怎麼要當一千?我們當鋪裏的成規,凡是足色赤金,值十當七,衣服綢緞,值十當五。當進來的物件,各人經手,都有記號,將來期滿落架,如不夠本利,要經手人認賠。我們做夥計的人,若說一票當就要賠五六百,那裏有這些家產來賠!我勸老客拿了東西快走是正經,休討沒趣。”當當的道:“那麼著,老掌櫃何不把咱的東西來瞧瞧呢?”老夥計笑道:“不用再瞧,老客疑心我們鋪子裏人不識貨,敝處城裏城外有幾十座當鋪,何不去多走幾家?”當當的聽了這番好話,無言可答,隻得把東西揣在懷裏,垂著頭慢慢的走出鋪門。
原來這個當當的就是石呆子,因賈璉出了一百兩銀子一把要買他的古扇,還不肯賣,鬧了一場官司,古扇仍歸烏有,越發窮得支持不下。他有一個表兄,聞說現在江都縣裏跟官,從前曾借給他家幾十兩銀子,石呆子想到揚州討這一項舊欠。這一夜夢見他死過的父親說,欠項竟沒相幹,咱們有一宗意外財香可得,叫石呆子明日見有換糖擔子裏頭放什麼異樣東西買得到手,趁便帶到揚州,見第一天新開當鋪招牌上有寶字的便進去當,隻該發一千兩銀子的財,不可多當,切記。石呆子窮思極想,次日一早起身站在門首呆等,等到早飯後,果有一副換糖擔子走過,石呆子便過去搭訕著說話,見他一頭挑的是糖,一頭都是換來的破銅爛鐵,別無罕物,內中有一件東西,似銅非銅,似鐵非鐵,黑暗無光。細瞧著製工精巧,心想夢兆或應在此,拿在手內一提竟是沉甸甸的,心中暗暗驚喜,便與換糖的講價。此物合該為石呆子所得,隻要得京錢二千文,石呆子還價便賣。自京中帶到揚州,可巧遇見一座當鋪新開,招牌上有寫寶字。石呆子原想應夢發一注大財,那知當鋪還價不對,險些鬧出事來,便垂頭喪氣出了鋪門,還恐走錯了當鋪,又對著招牌細看,分明有一個寶字在上。
石呆子正在狐疑,有一個人汗雨淋身,跑進鋪道:“櫃上夥計,可有人拿了金器問要當一千兩銀子的嗎?”眾夥計忙答道:“有的,因他說話懸虛,沒有當成,才出門走還不遠。”
話未完,驚動了地方坐捕人等,見來人言動慌張,銀兩對數,便疑方才進當的東西一定來曆不明。一窩蜂擁上前要拿賊贓,見那個人尚呆呆站著,不由分說,即套上鎖鏈帶進鋪來,搜起贓物,交與方才跑來的人。那人在身旁取出一張紙條來與那金器上鐫的字樣一對,便叫開了鎖,道:“我在西街上鋪裏聽他們講起有一個外路人來當過這件東西,連上麵字樣都記在那裏,我所以寫了來對明,要留他的東西。你們不要錯疑別的緣故,冒冒失失把他鎖了。現在並沒失主,如何起贓,列位都是隨官人役,可知誣良不是當耍的。”地方人等認得此人是林府總管,不敢不唯唯聽命,便開了鎖,各自走開。林府家人讓石呆子進櫃房坐了,略敘了幾句閑話,並不根究當物的來曆,令鋪夥如數兌銀子一千兩,寫了當票一張,交付當當的人。石呆子甚為感激,想當內夥計都不識貨,幸遇此人到來,一千兩始得到手,正是馬逢伯樂,玉遇卞和,便將當票留存以酬賞識,並明不來取贖之意,一拱而別。鋪內眾夥計俱不識此物值價如許之多,複接過細看,向問緣由。林府總管亦笑而不答,令出了一千兩支帳,將當票銷號,袖了當物,回府交進裏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