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度的提高必須通過正當科學的途徑和手段。在組織形象的塑造上,正確的戰略應該是,先爭取“低知高美”,再成為“高知高美”,而不能先從“高知低美”下手,更不能從“高知傷美”下注,因為這樣做的結局往往是“高知無美”、自討苦吃。實實在在地說,上述鬧劇的“策劃者”、“決策者”、“操作者”,當他們躊躇滿誌、果斷出手時,未必就想到這與公共關係有什麼關係,也未必是要真心地塑造良好的組織形象。他們的整個運作,充其量是一種自發而本能的低層次行為,其間沒有多少文化底氣,也沒有多少道德責任和法律意識。其實,通過正當而科學的途徑和手段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也不應該是什麼太難的事。

二、輕視質量,漠視情感,蔑視誠信,忽視提高美譽度在今天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不少組織在熱衷於提高自己知名度的時候,往往有意無意地忽視了美譽度的提高。

輕視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使組織的美譽度大打折扣。產品質量直接關係著商品功能的發揮和消費價值的實現,有些還直接關係著消費者和社會公眾的生命安全,而服務質量則直接關係著商品功能能否有效發揮、消費價值能否持續實現,也直接關係著消費者在消費商品或服務時所應消費的情感等精神性、心理性消費的數量與質量。前幾年,在三菱帕傑羅越野車、東芝筆記本電腦、卡西歐計算器等著名品牌讓中國消費者遭受的損失和屈辱還沒有得到完全解決的時候,奔馳汽車的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更是讓中國的消費者大傷腦筋。“如果有人發現奔馳牌汽車發生故障,被修理車拖走,我們贈送您一萬美金”,這是德國奔馳汽車公司一條讓人深信其質量過硬、服務一流的著名廣告,但令人遺憾的是,該公司做的不如說的好。在武漢,曾有一顧客因不滿廠家產品質量和售後服務而用老牛拉著奔馳豪華跑車遊街,隨後當眾揮錘砸車。剛過不久,深圳、東莞、無錫、珠海等地奔馳車的消費者,決定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奔馳汽車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問題,但是,消費者滿世界找不到合適的被告,深切感到告奔馳就像老虎吃天。接著,武漢再次上演當眾“砸奔馳”一幕。幾乎在同一時段,四川省利用世界銀行貸款購買的42輛用作救護車的奔馳MB100竟是“問題車”,其中一輛已出車禍。當時,針對這些情況,國家質檢總局發出警告:在中國的奔馳MB100旅行車總體設計有缺陷,存在嚴重安全隱患,使用者應立即停止使用,並要求奔馳公司“召回”。至於風靡一時的OK鏡及其廣告,也僅僅是一個傷害消費者的“漂亮”陷阱和“美麗”謊言。

漠視情感,使組織的美譽度大受影響。情感是人的喜怒哀樂等心理活動的表現。情感對人的活動有很大的製約作用,它是人積極活動的心理動力源泉。公眾的情感過程是公眾認識到組織或其產品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情緒體驗過程。一般說來,可根據態度的不同將特定的情感過程分為積極情緒的情感過程、消極情緒的情感過程、雙重情緒的情感過程。喜愛、舒服、滿意等積極情緒會增強公眾的購買、再次光顧、繼續關注等趨向行為,這是一種具有親和力、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的正向態度和行為;厭惡、憤怒、不滿、害怕等消極情緒會形成拒絕購買、不再光顧、不敢關注等降低性趨向行為,這是一種具有反叛力、排斥力、離散力、離心力的負向態度和行為;既愛又恨、有喜有憂、既肯定又否定等雙重情緒會給公眾帶來心理衝突,造成情緒的困擾。在塑造組織形象的實踐中,當然需要強化積極情緒,防止和減少消極情緒,引導和轉化雙重情緒。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看到因漠視情感投資而造成消極情緒的事件屢有發生。山西農婦黃新愛曾在十年時間經曆4次手術但大難不死,第一次手術腹腔中掉落紗布,積膿1500毫升,此後在西安某醫院的手術中腎髒竟然丟失。之後,她在病痛的折磨中踏上了漫漫“尋腎路”。在西安尋腎和打官司期間,官司尚未審結,但病情日益嚴重,在病情十分危急的情況下卻沒有醫院敢為這位“丟腎女”做手術。黃新愛在命懸一線之際隻能絕望地離開西安返家。麵對這樣一位身長腫瘤腹大如鼓,糾紛在身重病難醫的危重患者,聞名全國的上海瑞金醫院伸出援手,將剛離開西安僅兩天的黃新愛接到該院免費治療,而且醫院院長俞卓偉親自率醫務人員到上海站站台迎接。這起事件,不管有多麼複雜的糾紛,但發展的結局讓人們真切地感受到了上海瑞金醫院的愛心真情,而西安眾多醫院失去的又是什麼,實在讓人覺得需要深切反思。

蔑視誠信,使組織的美譽度大受傷害。“誠招天下客,譽從信中來”。“誠信則興,欺詐則衰”。誠信是市場經濟的基礎,是現代社會一條基本的“遊戲”規則。誠信為本的規則就是要求以心換心,誠懇誠實,注重透明,注重公開,不可弄虛作假,欺上瞞下,欺裏瞞外,投機鑽營。然而,近年來一些企業發生的欺詐行為,不僅傷害了消費者的利益,而且傷害了自身的利益。一些飲料生產企業塗改即將過期的飲料生產日期,有的資訊公司塗改即將到期的電話卡,有的醫院塗改化驗者的化驗單……諸如此類的欺詐行為,被媒體曝光後,吃苦頭的顯然是這些組織自己。

美譽度的提高更應通過正當而科學的途徑和手段。千金買名,萬金買譽。美譽度的提高必須在科學理論和正確原則的指導下,通過社會型、服務型等公共關係模式及其活動的有效開展才能逐步獲得。

前車之覆,後車之鑒,走出誤區,正當發展,這是當今社會塑造良好組織形象的迫切需要,也是曆史和現實中的眾多經驗教訓給予我們的一條重要啟示。

1.怎樣理解品牌與組織形象的關係?

2.怎樣理解組織形象要素的多樣性與統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