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語言文字表達能力。與采集信息的能力相對應,“表達”是信息的“輸出”,“采集”是信息的“輸入”。善於“表達”,是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基本功。通過表達,人們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觀點、感情等傳遞給公眾,可以以此實現有效的溝通和良好關係的營造。表達能力包括口頭語言表達、書麵文字表達和體態語言表達等方麵。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基本要求和良好境界是“出口成章”,即能夠準確、流暢、生動地表達信息,能夠在正式場所和非正式場所充分而富有感召力、吸引力地講話或說話。書麵文字表達能力的基本要求和良好境界是“下筆成文”,即能夠快速、規範、適當地進行書信、公文、論文以至著作等主要書麵表達形式的寫作。體態語言表達能力的基本要求和良好境界是善於“暗送秋波”,即能夠形象、具體、自然地運用表情、眼神、姿勢等人體動作向公眾傳情達意,這不僅能夠補充或輔助口頭語言和書麵語言的表達,甚至能夠超越口頭語言和書麵語言表達的局限,實現更為充分而深刻的信息交流。

5.團結協作能力。團結就是力量,協作產生希望。現代社會不僅需要競爭、充滿競爭,而且需要團結、期待協作。在競爭中協作,在協作中競爭,這是當今社會人們必須具備的重要觀念和能力。要具備這種能力,就要重視團結協作,學會團結協作,就要抓住團結協作的機會,提高團結協作的實力,尤其要正確對待和處理團結協作中的誤會、矛盾和衝突,學會堅持原則,學會寬容忍讓。

6.社會活動的能力。社會活動是多種多樣、豐富具體的,既有重大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外交等活動,又有日常的人際交往、業務往來、禮儀接待、傳播溝通等活動。重大的社會活動往往與地位、身份相關,不是所有的社會成員都能夠參加。日常的社會活動則是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該爭取參加、能夠善於參加的。一位阿拉伯哲人說過:一個沒有交際能力的人,猶如陸地上的船,是永遠不會漂泊到人生大海中去的。社會活動之所以有必要參加,是因為在活動中人們通過交往能夠分享信息、建立友誼、贏得合作,也能夠使人們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得到鍛煉。提高社會活動的能力,首先要有自覺而正確的參與意識,同時要有經常參與的機會和鍛煉。

三、能力應該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中提高

獲取知識不易,獲得能力更難。能力的提高,應該將知識的轉化和實踐的鍛煉相結合。

用相應的學科理論指導特定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能力的提高,應該避免自發性和盲目性,增強自覺性和科學性。不同學科的理論,可以指導人們特定能力的提高,不同類型的知識,可以轉化為特定的能力。社會調查、信息科學和新聞學等理論,可以指導或轉化為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習學、閱讀學和文獻檢索等理論,可以指導或轉化為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哲學、經濟學、政治學、管理學和心理學等理論可以指導或轉化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口才學、演講學、寫作學、文書學、體態語言學、傳播學、邏輯學等理論可以指導或轉化為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公共關係學、人際關係學、組織行為學、社會學和社會心理學等理論可以指導或轉化為團結協作能力及社會活動能力。當然,將特定學科知識與特定能力進行相應的分析,隻是相對的,隻是從較為直接的角度講的,事實上人們某種能力的提高涉及的學科知識和相關因素是非常複雜的,而各種能力之間的相互製約、相互影響也是錯綜複雜和動態發展的。

用相應的實踐活動鍛煉提高特定的能力。實踐出真知,實踐長才幹。人們能力的提高,歸根到底都是在實踐中。理論的指導最終總是要通過實踐這個環節。在遊泳中學會遊泳,在戰爭中學會戰爭,在建設中學會建設,在工作中學會工作,在生活中學會生活,在學習中學會學習,這都是永恒的真理。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依賴於收集處理信息的實踐,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依賴於獲取新知識的實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依賴於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語言文字表達的能力依賴於語言文字表達的實踐,團結協作的能力依賴於團結協作的實踐,社會活動的能力依賴於社會活動的實踐。

總之,能力的培養提高,既離不開理論,更離不開實踐。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是提高能力的兩大障礙,需要防止和反對。

在當今這個個人公關的時代,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該自覺地按上述內容和要求,自覺地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但對於公共關係從業人員而言,不僅要達到這些要求,而且要從職業性的要求上努力超過這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