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渡河刻不容緩”(2 / 2)

天高氣爽,浮雲流動。熊厚發看見遠處十幾匹戰馬掠河而過,拖著一股卷起的黃塵飛奔而來。為首的兩人揮鞭縱馬,帶著一股雄風。他看清楚來人是總指揮徐向前和政委陳昌浩,便小跑著迎上去。

徐、陳和熊厚發一行沿著岸邊小徑,折向開闊的窪地。由紅八十八師二六三團抽調指戰員組成的渡河先鋒連正在演練。二六三團為渡河前衛團,該團強渡嘉陵江時擔任渡江前衛團,出色完成了強渡任務。

“誰是英雄,誰是好漢,渡河戰鬥中比比看!”先鋒連連長趙海豐從隊列首位跨前一步,粗壯的胳膊一揮,簡捷有力地向徐、陳首長報告。

渡河先鋒連迅速分成小隊,分別登上用厚重的木板紮在樹上或木樁上的浪橋。浪橋來回蕩著,像小船似的顛簸。先鋒連的“船”像一匹真正的馬,一頭狂傲不羈、睥睨一切的戰馬,它揚鬃奮蹄,急欲擺脫淩駕於自身意誌之外的一切羈絆。戰士們或蹲或臥,端著槍,提著刀,那“船”甩開洶湧波濤,帶著尖利的風聲衝向“對岸”。戰士們一躍而起,呐喊著向敵灘頭陣地衝去。

徐總指揮對熊厚發說:“戰局的發展,使渡河刻不容緩!”

蔣介石對紅軍三大主力會師驚恐不安,急忙調集部隊圍追紅軍。10月21日,國民黨第三路軍總司令朱紹良命令第一軍胡宗南部、第三軍王均部、第三十七軍毛炳文部,分別由東、南、西三麵向靜寧、通渭、會寧地區大舉進攻。10月22日蔣介石飛抵西安坐鎮,親自監督執行他10月16日下達的“進剿”令。南線國民黨軍來勢凶猛,攻勢淩厲,已占領華家嶺、會寧、通渭、靜寧、界石鋪等地,正擬全力向郭城驛、打拉池和海原方向突擊。如國民黨軍沿靖、會大道前進,渡河計劃將遭破壞。

早在10月18日,徐向前、陳昌浩鑒於戰局發展,以及李先念他們能造出十隻渡船,向朱、張兩總作了可以渡河的報告。當日,朱、張兩總即電報毛澤東、周恩來:“三十軍電謂二十日晚即可開始偷渡”。次日,毛、周給朱、張回電指示:“三十軍渡河至少備足十個船為宜,恐船少載兵不多,不能一舉成功。二十日渡河問題,是否推遲數日,請依具體情況斟酌。”據此指示,方麵軍總部推遲了20日渡河的計劃。

這時,紅三十軍已造船16隻,還從就近搜集了部分船隻,爭取渡河有了可能。根據南部國民黨軍隊大力壓迫的情況,中央電令四方麵軍應以兩個軍渡河,控製河西沿岸;以三個軍拒阻南敵。朱德、張國燾在打拉池會見彭德懷後,亦完全同意彭德懷提出的寧夏戰役要旨,電令紅三十軍首先渡河,紅九軍跟進;如渡河不成,南敵突進,則以九軍配合南線部隊擊敵。

23日,徐、陳令紅三十軍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