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共中央及中革軍委電令河西部隊組成西路軍(2 / 3)

(引自《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文獻卷》上,甘肅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373頁)

5日14時,朱德、張國燾電複徐、陳:“目前最主要任務是消滅馬步芳部,獨立開展一個新局麵。乘敵人尚未十分注意你們的時候站穩腳跟,首先占領大靖、古浪、永登地區,必要時應迅速占領涼州地區,行動要迅速、秘密、堅決和機斷專行。”“敵人可能割斷你們與河左麵主力之聯絡。你們盡可能派一部帶電台保持黃河五佛寺渡口在我手,但不可因此妨礙你們主力的行動,不得已時不必留兵力守渡口,如有必要,當由三十一、四軍負責接通你們。”“你們應不受一切牽製,獨立去完成你們的任務。”

根據中央軍委和紅軍總部的指示精神,6日,徐、陳製定了《平(番)大(靖)古(浪)涼(州)戰役計劃》(平番即今永登縣)。這一計劃擬集中主力西進,首先消滅平番、大靖間的馬步芳野外部隊,進占大靖、平番、古浪、涼州地區作立腳點,伺機策應河東部隊渡河作戰為目的。具體部署是:以紅三十軍為第一縱隊,由一條山出動,經景泰或寺兒灘,攻取大靖;以九軍為第二縱隊,由鎮虜堡出動,經鬆山、幹柴窪、橫梁山,攻取古浪;以紅五軍為第三縱隊,由三角城出動,經吳家川、趙家水、景泰、紅水前進,待紅三十軍進據大靖、紅九軍進據古浪後,再經古浪進取涼州。上述情況和行動計劃,徐、陳向軍委和紅軍總部做了報告。

7日,朱德、張國燾電傳《中央軍委為創造西北抗日根據地給四方麵軍指示》,其中明確指出:“戰役計劃已讀悉,請即照此執行。”“你們的獨立行動,對實現黨的策略路線和戰略方針有極大意義。”

同日,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林育英和朱德、張國燾於當日在河東前線會合後致電徐、陳:

甲、關橋堡之敵昨未前進,似敵已知我主力集結備戰,有成相持局勢可能。

乙、平、大、古、涼戰役計劃以迅速執行為好,兵力集結應稍提前。

丙、少打消耗戰和少圍土寨,首先占據有糧和地形扼要之地區,集結最大精銳一舉而消滅馬敵。

(引自《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文獻卷》上,甘肅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382頁)

8日,毛澤東、周恩來電:“徐、陳向涼州進,作戰時集中兵力打敵一個旅,各個擊破之。”

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根據變化的局勢,終於決定放棄寧夏戰役計劃。又根據陝甘蘇區軍糧已告罄盡,籌糧、籌款、籌棉、擴紅均極困難,數萬紅軍缺衣少食,難以熬過嚴冬而實行戰略轉移。11月8日,中共中央提出了一個新的戰略計劃設想,提出河東紅軍組成“南路軍”、“北路軍”,徐、陳所部組成“西路軍”,以在河西創立根據地,直接打通遠方為任務。這份《作戰新計劃》用電報發給前線的朱德、張國燾、彭德懷、賀龍、任弼時。

朱、張、彭、賀、任五同誌:

甲、胡、毛、王、關各部北進,我寧夏計劃暫時已無執行之可能。

乙、擬作如下之新計劃:

(一)三個方麵主力十一月份在關橋堡至金積、靈武之間作戰,求得在一、二個戰役下消滅敵之一部,爭取休息與準備,以示我欲渡河,吸引胡師北進,並使關師進到石咀子,王以哲進到豫旺。

(二)十二月上旬以後分兩路出動。

(三)一、二兩方麵軍組成南路軍。第一步占領鎮原、西峰、合水、正寧、寧縣地域,第二步占領同官、耀州、淳化、中部、宜君、洛川、富縣地域,第三步占領韓城、宜川、延長地域。以上三個步驟盡可能延長時間,估計可容許活動三個月左右,其任務不是消滅張學良、楊虎城,而是擴大蘇區,擴大紅軍,解決給養。

(四)四方麵軍之兩個軍組成北路軍,在靈武、鹽池地區待機,待綏東抗戰起後開始出動。第一步安邊地區,設法奪取安邊城;第二步橫山、榆林地區,以佯攻兩城姿勢吸引二高及二十一師向北增援,以便恢複瓦市、延川一帶,並吸引神府殘敵向西;第三步神府地區,與南路軍同時到達黃河沿岸。

(五)於適當時機開始在兩延、在清綏、在神府分三區造船,準備渡河入晉。

(六)如此時我與蔣閻之妥協成功,則以協定行動。

(七)如此時妥協不成,則實行東征。

(八)入晉後,如能依照妥協條件參加抗日,則實行抗日。

(九)如不能抗日,則第一步占領同蒲路鐵路作戰,擴大紅軍;第二步如蔣閻尚無妥協希望,東進有甚大困難,而陝甘蔣軍已東調,我可仍回陝甘,如東出有利,則出冀豫晉之交;並應計劃第三步,出至魯豫之交渡黃河;第四步到皖豫魯;第五步到鄂豫皖;第六步到鄂豫陝,爾後再轉西北。準備以一年至兩年完成之。

(十)第二步至第六步之目的在擴大政治影響,擴大紅軍,爭取統一戰線在全國勝利,爭取與南京訂立協定,爭取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