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除開遠方,暫時沒有任何力量可以直接援助你們。
(引自《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文獻卷》上,甘肅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486頁)
20日,徐、陳複電軍委:“現正遵示準備按期完成任務”。22日,徐、陳又報告軍委:“西路軍為按期完成任務決定逐漸西移。已令三十軍四個團位永昌附近,兩個團位水磨關一帶,偵察連與九軍均在水磨關西南三十裏之新城堡一帶。再爭取相當長時間休整,擬於明年一月中,以九、三十軍搶占臨澤、高台,五軍全部約明年二月中旬直到安西。”
這時,何應欽指揮的“討伐軍”已開向潼關,直逼西安。張學良、楊虎城破釜沉舟,決心集中主力,以蘭州地區為戰略後方進行西安大會戰。張學良考慮到東北軍向西安地區集中,胡宗南、毛炳文等蔣之嫡係就會乘機襲取蘭州、天水、寶雞等地,直接威脅西安側後方的安全,故要求紅軍主力出動打胡、毛,固甘肅,並望西路軍以一部東返出靖遠,配合河東各軍擊敵。12月18日,周恩來已電告毛澤東並中央,國民黨軍隊的動向和西安方麵的軍事部署,並告知“張、楊均主紅軍主力打胡固甘肅”。20日,就西路軍行動方向,周恩來電告毛澤東、朱德、張國燾:“……張希望河西四方麵軍能以一部出靖遠,威脅胡敵,並協同河東各軍側擊胡敵。我意:徐、陳目前應立即出一部繞過涼州,逼近蘭州,與於(學忠)軍打通。張答應於軍援助子彈,同時以一部騎兵向靖遠遊擊。”22日,周恩來、林育英、王稼祥電告毛澤東:“可否暫留西路軍在原地,待春暖後西進。東進能否到達涼州以東?如能到古浪、永登,尚可設法要於策應。”23日,毛澤東將敵情判斷及紅軍行動部署電告周恩來,並告知:“準備調四方麵軍向蘭州、平涼,由蘭州補充其被服彈藥。”
中共中央根據張學良的要求,已事先放棄陝甘紅軍東北出和東南出的戰略轉移計劃,現改為南下關中,援助友軍抵抗親日派的軍事進攻;一麵擬令西路軍東返。軍委主席團22日致電西路軍領導人,征詢他們對部隊東返的意見。
西路軍軍政委員會當即開會,討論是否東進。會上,絕大多數委員認為,東進和西進比較,前者困難更大,取勝把握較小,因為馬家軍的主力集中在東麵,或與紅軍同在永涼線上,進東勢必與強敵決戰,難免付出大的代價。能否突破二馬的重兵防堵,還是個問號。陳昌浩認為應當無條件地執行中央的指示,向河東進擊。徐向前認為乘虛西進,把握較大,損失較小。他認為,既然軍委征求意見,就應如實反映情況、反映看法,如果上麵最後決定東進,當然無條件地執行。
12月23日,徐向前、陳昌浩、李特、李卓然、曾傳六致電毛澤東、朱德、張國燾:
我們建議:西路軍仍首先堅決按期執行打通遠方的任務,不過為牽製“二馬”,可以設法在蘭、丹線上多活動一時。永昌城重要,唯現存糧極少,隻要糧食有法,可盡力控製。如果必須東開,則必可東移。
1.蘭州友軍至少以六個團及其騎兵進到古浪,與我方先夾擊消滅“兩馬”於涼州一帶。
2.促新疆以抗日名義至少出六個團,並帶貨物,一直進到甘州,以維持後方及遠方交通。如何?速示。
(引自《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文獻卷》上,甘肅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496頁)
24日,周恩來電告毛:“四方麵軍主力即請向蘭州進,但請留一部於永昌,以便打通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