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之父查理大帝(2 / 2)

查理的業績和才能不僅限於軍事征服,他在行政、司法、軍事製度以及經濟生產管理等方麵都有傑出的建樹。特別在文化教育方麵,成就尤為突出,為中世紀文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起到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作用。

公元8世紀時,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傳統隨著許多城市的沒落早已被破壞了。羅馬時代的公私藏書,從五六世紀以後就逐漸消失。因此,查理帝國的臣民幾乎都是文盲,就是查理大帝本人以及宮廷裏的許多顯貴大臣,也大都目不識丁。查理感到沒有文化知識就不能很好地管理國家,於是就在宮廷裏辦起了學校,培養人才,這就是中世紀西歐學校的起源。他從歐洲各地廣泛招聘知名學者,到宮廷傳授學問、知識,其中最著名的人士是來自英格蘭的阿爾昆。

在宮廷學校裏,查理特意挑選了三種人家的子弟就學,即名門巨第、中等之家和寒門小戶出身的子弟。每過一段時間,查理便把學生們召集起來,親自檢查他們的作業。檢查完畢,他便親切地對學習好的學生說:“我的孩子們,你們要繼續學下去,我將賜給你們主教的管區和華麗的修道院。你們永遠是光榮的。”對那些學習差的學生,則憤怒地斥責道:“我鄙視你們高貴的出身和漂亮的衣飾!我發誓,除非你們發奮讀書,彌補過去的怠惰,否則你們永遠也不會得到我的任何恩寵。”他說到做到,時常把學得最好的窮孩子提拔上來,授予較高職位,表現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精神。

查理還發布敕令,督促教會和修道院興辦學校,傳授知識文化,搜求、抄寫古典著作和早期基督教的著作,使之得以保存和流傳。查理的這些成就曾獲得一些西方史學家的大聲喝彩,被嘉譽為“加洛林文藝複興”。這在當時歐洲處於粗野、愚昧和混亂的情況下,查理的作為確實是難能可貴的。他的成績和做法也是非常明顯的,在他統治的四十六年中,法蘭克的文化教育比過去幾個世紀有了顯著的發展。

公元813-814年冬天,西歐的天氣極為寒冷,大雪覆蓋著山林田野,滴水成冰,但是查理皇帝卻堅持要外出打獵,結果他在狩獵時感染風寒,發起了高燒,肺部和胸膜發炎。醫生束手無策,不敢下藥。公元814年2月,他在首都阿亨宮中逝世,時年七十二歲。

查理死後不久,帝國就出現了分裂。到了公元843年,他的三個孫子各自為王,帝國一分為三。以後的西歐各國就是在此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東法蘭克王國成了以後的德國,西法蘭克成了以後的法國,東西部之間的地區成了以後的意大利。法蘭克人的語言也出現明顯的分化,形成了法語、德語和其他西歐國家的民族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