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之父查理大帝(1 / 2)

法國巴黎有一座最高貴的藝術殿堂——盧浮宮,在它收藏的無數瑰寶中,有一座9世紀製作的青銅塑像。成千上萬的法國人、德國人、意大利人以及其他國家參觀者絡繹不絕地來到銅像前,肅然起敬地瞻仰這位騎在高頭大馬上的古代英雄的風采。但見他胯下神駿左前腿微曲,右後腿略抬,仿佛正緩步而行;馬上之人正身端坐,魁梧的身軀粗壯挺拔,左手捧象征權威的金球,右手舉象征力量的寶劍,峨冠長袍,鼻直口闊,濃密的上髭,炯炯有神地直視前方的雙眼,無不露出帝王莊重森嚴、威武勇猛的氣質。這位英雄就是古代法蘭克國家最偉大的統治者查理大帝。

查理(Charlemagne,742-814,亦譯查理曼)是法蘭克的國王,薩克森的征服者,神聖羅馬帝國的締造者,歐洲史上最早的君主之一。

742年查理出生在亞琛市的附近,該市後來成了他的都城。他的父親是矮子王丕平,他的祖父是偉大的法蘭克領袖查爾斯·馬特爾。馬特爾在732年奪取了圖爾戰鬥的勝利,粉碎了穆斯林征服法蘭克的行動計劃。751年丕平宣稱自己為法蘭克國王,從而結束了昏庸無能的梅羅文加王朝的統治,建立了加洛林王朝。768年丕平駕崩,法蘭克王國被查理和他的長兄卡洛曼兩人瓜分。771年卡洛曼猝然去世,這對查理和法蘭克的統一來說卻是幸運降臨,二十九歲的查理成為法蘭克王國唯一的君主,該王國當時已是西班牙最強大的國家。

查理登基之時,法蘭克王國主要包括今日的法國、比利時和瑞士以及今日荷蘭和德國的許多地區。查理不失時機地開展領土擴張。他在位的四十六年中,先後發動了五十五次征服戰爭,迫使許多各不相同的部落和部族服從他的統治。法蘭克王國的版圖在他手裏擴大了整整一倍,囊括了現今的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奧地利、意大利和部分西班牙的領土。

由於查理多次戰爭的勝利,成功地使西歐大部分地區都歸屬於他的統一領導之下。自從羅馬帝國衰亡以來,歐洲還沒有這麼廣闊的領土被一個國家控製過。

在整個統治期間,查理一直堅持與羅馬教皇保持密切的政治聯盟。但是在查理在世期間,人們顯然可以看出,總是處於支配地位的夥伴是查理而不是教皇。公元800年聖誕節,教皇利奧三世把一頂皇冠戴在查理的頭上,宣布他為羅馬皇帝。教皇高聲宣布:“上帝為查理皇帝加冕!這位偉大的給世界帶來和平的羅馬人的皇帝,將萬壽無疆和永遠勝利。”接著,羅馬的貴族們開始高聲讚頌那曆史性的詩文:“奧古斯都·查理!承上帝之命戴上金冠!天佑我羅馬人的皇帝,賜予他和平、勝利!”教堂內歡聲雷動,歡呼查理成為古羅馬帝國的繼承人和基督教世界的保護者。

從此,“法蘭克王國”變成了“查理帝國”,“查理國王”變成了“查理曼”,“曼”就是大帝的意思。從主要方麵來講,這意味著在三個多世紀前被毀滅的西羅馬帝國正在複辟,查理曼現在成了奧古斯都·愷撒的合法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