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之父彼得一世(1 / 2)

1697年,荷蘭海濱城市薩爾丹,這個荷蘭著名的造船業中心來了一個俄羅斯大使團。說來奇怪,這個使團從事的外交活動十分有限,卻總是前往造船廠不厭其煩地打聽造船的事情。使團中的一個二十多歲的高個子青年,索性住進了一個鐵匠的小屋,在造船廠的木工間當了一名普通木匠。這位青年身體強壯,臂力過人,幹起活來十分賣力,休息時總是向老師傅請教各種造船技術,並且不時做著記錄。

造船廠的荷蘭工人對此感到十分奇怪,於是更加注意觀察這位俄國青年。他自稱米哈依洛夫,職業是水手,在使團裏當一名下士隨員。每當他寫信回國時,總要蓋上一個圖章,上麵刻的是“一個尋師問道的學生”。更令人費解的是,俄國使團的官員經常來看望這個隨員,態度畢恭畢敬,而這個隨員同官員們講話時,態度竟那樣的隨便。

這個人到底是誰呢?他就是俄國沙皇,史稱彼得大帝。

彼得一世(Peter I,1672-1725)出生於1672年5月,他的童年帶有濃厚的戲劇性色彩。1682年,經過一場複雜的宮廷政變,十歲的彼得和同父異母的兄弟伊凡被同立為沙皇,但宮廷大權很快落入了彼得能幹的異母姐姐索菲亞的手中。彼得和母親被迫隱居到莫斯科近郊,過起“體麵的”流放生活,無權過問政事。

彼得自幼同使館區的外國人來往密切,深受西歐文化的影響。同時,他又酷愛軍事遊戲,終日同夥伴們在一起,生活在軍事操練之中。他同夥伴們為了便於操練,建立了兩個童子軍團,一個叫普列奧布拉任斯基兵團,一個叫謝苗諾夫斯基兵團。隨著彼得和同伴們年齡的增長,童子軍團成為一支訓練有素的武裝部隊。這就不能不引起索菲亞的恐懼和擔憂。1689年,索菲亞策動裝備最好的射擊軍叛亂,準備殺害彼得,正式奪取皇位。彼得聞訊後,率領童子軍團迅速出擊,鎮壓了叛亂,並親自執掌了政權。

此時的俄國正處在一個重要的曆史發展時期。商品經濟逐漸活躍,全俄統一市場開始形成。但是,與西歐一些先進國家相比,俄國至少落後了半個多世紀,社會生活中仍充滿著中世紀的愚昧。同時,由於俄國是一個內陸國家,沒有出海口,因而無法擴大海外市場。要想從根本上改變俄國大陸封閉的狀況,打通出海的門戶,就必須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

這一切都要求俄國能夠盡快地棄舊圖新。年輕的彼得一世順應了俄國社會發展的需要,決定效仿西方,實行改革。於是就有了前麵發生的一幕。

1698年彼得返回俄國,為了使俄國國家現代化和西方化,他開展了一係列大規模的改革。為了鼓勵西方工藝和技術的引進,他把許多西方技術人員帶入俄國,還派遣許多年輕的俄國人到東歐去學習。他在整個在位期間都鼓勵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在他的統治下,城鎮的規模擴大了,資產階級在數量上有了增長,在聲譽上擴大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