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麵神亞曆山大(1 / 2)

在兩千三百多年前的小亞細亞格爾蒂甕城的神廟中,供奉著一輛古代米達斯王的戰車,車軛上打著一個錯綜複雜的繩結,據說能解開它的人就能成為世界之王。一天,一位遠道而來的青年躍躍欲試,結果在束手無策之際竟一劍將繩結砍開了,這個迫不及待想成為世界之王的青年,便是後來稱雄天下的亞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公元前356——前323)。

亞曆山大約於公元前356年出生於希臘半島北部的馬其頓,他父親是一位驍勇善戰的國王,名叫腓力二世。馬其頓本是希臘北部一個貧瘠落後、默默無聞的城邦,到腓力二世時,這個城邦走向了強盛。

亞曆山大從小興趣廣泛又聰明勇敢,十二歲時曾馴服過別的騎手不能駕馭的烈馬。十三歲到十六歲期間,他的父親為他聘請了當時希臘“最博學的人”亞裏士多德做家庭教師,他向老師學習了哲學、醫學、科學等各方麵的知識。他最喜歡的書是《伊利亞特》,他一心想向阿喀琉斯學習,創下輝煌的偉績。

公元前336年夏,腓力二世在女兒的婚禮上突然遇刺身亡,剛滿二十歲的亞曆山大繼承了王位。被腓力二世所征服的希臘各城邦國和色雷斯、伊利裏亞等地的一些部落認為反叛的時間到了,於是紛紛乘機叛亂或宣布獨立。年輕的統帥亞曆山大首先率軍進至巴爾幹半島北部,征服了背叛自己的伊利裏亞諸部落,把色雷斯人擊退至多瑙河濱。此時,過去曾與馬其頓作對的底比斯人謠傳亞曆山大陣亡,乘機掀起了反馬其頓的軒然大波。亞曆山大知道底比斯是希臘諸城邦中有名的大城邦,如不把這次暴亂平息下去,其後果將不堪設想。於是他決定殺一儆百,當機立斷,火速揮師南下,以閃電般的速度出現在底比斯城下。底比斯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無不驚慌失措。底比斯城被攻陷,變成了一堆瓦礫,全部居民都被變賣為奴,隻有過去和腓力二世或亞曆山大友好或讚助過馬其頓的少數人除外。

亞曆山大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底比斯的毀滅確實起到了殺一儆百的作用。希臘諸城邦望風歸順,紛紛表示臣服。隨後雅典也表示臣服,並懇求寬恕。沒過多久,各邦國又統一在亞曆山大的領導之下,承認亞曆山大為最高統帥。於是,亞曆山大可以無後顧之憂地大展宏圖,組織對東方的遠征了。

亞曆山大遠征東方波斯的借口是波斯人曾蹂躪過希臘聖地,又參與過對腓力二世的謀殺。據說臨出征前,亞曆山大把自己所有的地產收入、奴隸和畜群全部分贈他人。當時有位將領迷惑不解,問道:“陛下,您把所有的東西分光,把什麼留給自己呢?”“希望!”亞曆山大幹脆利落地答道,“我把希望留給自己!它將給我帶來無窮的財富!”就這樣,亞曆山大懷著對無窮財富的渴望,離開故土,踏上了千裏迢迢的征程。

公元前334年春,亞曆山大渡過赫勒斯滂海峽(即達達尼爾海峽),開始了長達十年的東征之戰。他用以遠征波斯帝國的軍隊由步兵三萬名、騎兵五千名和戰艦一百六十艘組成。波斯帝國卻擁有數十萬大軍,戰艦四百艘。而且,波斯帝國麵積比馬其頓王國約大五十倍,更何況遠東古老而富足的埃及、巴比倫、腓尼基等諸多國家均已被波斯征服,並入波斯版圖。盡管力量懸殊,但亞曆山大善於從本質上看問題。他深知,波斯帝國雖國土遼闊、軍隊龐大、威名猶在,但其勢已衰,內部四分五裂,皇帝大流士三世是個意誌薄弱、缺智乏謀的人,而馬其頓王國氣勢正盛,銳不可當。亞曆山大借助一舉渡過赫勒斯滂海峽之餘威,利用己方高昂的士氣,一鼓作氣突破敵防線,首戰告捷,徹底摧毀了波斯人的士氣和抵抗的決心,開辟了向亞洲擴張的道路。不少城邦不戰而降,甚至把亞曆山大視為將他們從波斯人統治下解放出來的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