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博學的人亞裏士多德(1 / 2)

在兩千多年前雅典城外的一所學院裏,經常有位身穿長袍的學者,帶領著一群弟子在濃蔭覆蓋的大道上漫步。他踱著方步,邊走邊講;學生們也踱著方步,跟著老師亦步亦趨,靜靜地聽著,默默地思考著,有時又會跑到前麵攔住老師,和老師進行激烈的辯論。他們的神情是那麼的逍遙自在,以致當時有許多人稱他們為“逍遙學派”。這位學者就是亞裏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被譽為古代西方世界最博學的人。

亞裏士多德生於希臘北方色雷斯的斯塔吉拉城,他的父親是馬其頓王阿明塔二世的禦醫,亞裏士多德也經常出入於馬其頓王室。十七歲時他去了雅典的柏拉圖學園,成為柏拉圖的學生,學習達十二年之久。後來又擔任學園的教師,直到公元前347年柏拉圖死後才離開那裏,到小亞細亞一帶講學。公元前343年,他與國王的養女皮蒂亞斯結婚,並被聘為馬其頓太子亞曆山大的教師。這以後,亞裏士多德在雅典的裏克昂附近創辦了一所學校,從事教育和科研活動。之後十二年中,他把學院建成當時探討各門類問題特別是生物學和曆史學方麵問題的中心。而他自己的大部分著作也是在學院中完成的。

亞曆山大死後,雅典人就反叛起來了,並且攻擊亞曆山大的朋友,包括亞裏士多德在內。亞裏士多德被判以不敬神的罪。但是他不像蘇格拉底,他遷到了雅典以北的哈爾基斯,以避免受刑。第二年(公元前322)他就死去了。

亞裏士多德是古希臘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是古代知識的集大成者。他研究和講授的內容涉及當時知識的一切領域。他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他創立了形式邏輯學,豐富和發展了哲學的各個分支學科,對科學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亞裏士多德是位孜孜不倦的尋求科學、追求真理的偉大思想家。他有一句名言: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他廣博而雄厚的知識,在全麵考察和批判總結以往哲學成就的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的哲學體係,成為古希臘哲學思想的集大成者,也使古希臘哲學發展到了高峰。

亞裏士多德雖然是柏拉圖的學生,但卻拋棄了老師所持的唯心主義觀點。他批判柏拉圖的唯心主義的理念論,主要指出了一般不能離開個別而存在,事物的本質,即“形式”在事物之內。他提出四因說,認為具體的事物是由四種原因而構成,即質料因、形式因、動力因和目的因。在具體事物中沒有無質料的形式,也沒有無形式的質料。質料與形式結合的過程,就是潛能轉化為現實的運動。這一理論表現出他的自發的辯證思想。但他又認為,“形式”是積極能動的因素,並提出有一個沒有質料的形式作為一切事物的最後目的和運動的最終原因,這就是“第一推動力”,從而倒向了唯心主義。他主張認識的對象是外在的事物,強調感覺在認識中的重要性,思維依賴於感覺。這點緊密地接近了唯物主義。但他又認為,理性的知識是“高貴的”知識,純思辨的生活是最幸福的生活,是人生最高的理想,理性的發展是教育的最終目的。這一理論表現出自發的辯證法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