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哪裏知道啊,對於他們的已是中年人的父母,尤其是尋常百姓的中年人的父母,他們往往即是父母之人生的首要的、最大的、有時幾乎是全部的意義。他們若是這樣的,他們是父母之人生的意義;他們若是那樣的,他們是父母之人生的意義;換言之,不論他們是怎樣的,他們都是父母之人生的意義;而當他們倍覺人生沒有意義時,他們還是父母之人生的意義;若他們奮鬥成為所謂“成功者”了,他們的父母之人生的意義,於是似乎得到一種明證了;而他們若一生平凡著呢?盡管他們一生平凡著,他們仍是父母之人生的意義。普天下之中年人,很少像青年人一樣,因了兒女之人生的平凡,而倍感自己之人生的沒意義。恰恰相反,他們越平凡,他們平凡的父母,所意識到的責任便往往越大、越多……
由此我們得到一種結論,所謂“人生的意義”,它一向至少是由三部分組成的:一部分是純粹自我的感受;一部分是愛自己和被自己所愛的人的感受;還有一部分是社會和更多,有時甚至是千千萬萬別人們的感受。
當一個青年聽到一個他渴望娶其為妻的姑娘說“我願意”時,他由此頓覺人生飽滿著一切意義了,那麼這是純粹自我的感受。
“世上隻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是塊寶。”——這兩句歌詞,其實唱出的更是作為母親的女人的一種人生意義。也許她自己的人生是充滿苦澀的,但其絕對不可低估的人生之意義,寶貴地體現在她的孩子身上了。
愛迪生之人生的意義,體現在享受電燈、電話等等發明成果的全世界人身上;林肯之人生的意義,體現在當時美國獲得解放的黑奴們身上;曼德拉的人生意義體現於南非這個國家了;而俄羅斯人民,一定會將普京之人生的意義,大書特書在他們的曆史上……
如果一個人隻從純粹自我一方麵的感受去追求所謂“人生”的意義,並且以為唯有這樣才會獲得最多最大的意義,那麼他或她到頭來一定所得極少。最多,也僅能得到三分之一罷了。但倘若一個久的人生在純粹自我方麵的意義缺少甚多,盡管其人生作為的性質是很崇高的;那麼在獲得尊敬的同時,必然也引起同情。比如阿拉法特,無論巴勒斯坦在他活著的時候能否實現艱難的建國之夢,他的人生之大意義對於巴勒斯坦人都是明擺在那兒的。然而,我深深地同情這一位將自己的人生完完全全民族目標化了的政治老人……
權力、財富、地位、高貴得無與倫比的生治方式,這其中任何一種都不能單一地構成人生的意義。即使合並起來加於一身,對於人生之意義而言,也還是嫌少。
這就是為什麼戴安娜王妃活得不像我們常人以為的那般幸福的原因。貧窮、平凡、沒有機會受到過高等教育終生從事收入低微的職業,這其中任何一種都不能單一地造成對人生意義的徹底抵消。即使合並起來也還是不能。因為哪怕命運從一個人身上奪走了人生的意義,卻難以完全奪走另外一部分,就是體現在愛我們也被我們所愛的人身上的那一部分。哪怕僅僅是相依為命的愛人,或一個失去了我們就會感到悲傷萬分的孩子……
而這一種人生之意義,即使卑微,對於愛我們也被我們所愛的人而言,可謂大矣!人生一切其他的意義,往往是在這一種最基本的意義上生長出來的。好比甘蔗是由它自身的某一小段生長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