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聽從心的選擇(1)(1 / 3)

(興趣:最重要的是喜好,而不是天賦)

其實,無論你的選擇正確與否,無論它的結果如何,已經作出的決定就無法改變了,你隻有坦然接受它,或者在今後想辦法補救。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或者自己已經無法控製的事情,任何擔憂或悔恨都是多餘的。與其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焦慮上,倒不如把這些東西統統放下,然後一身輕鬆地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

李開複將徹底由一個職業經理人轉身為創業者,他要搭建一個幫助青年人創業的平台公司。對於中國的年輕人,李開複一直抱有很大的理解和同情,他愛寫信,他給大學生寫的七封信感染了整個80後乃至90後。

——《經濟觀察報》

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能還要經過許多波折和反複;不過,一旦發現了興趣所在,在激情的推動下,每個人都可以走向成功。

找到興趣也就找到了工作的激情

興趣產生激情,激情帶來快樂。如果你對一個領域有激情,你就可以為它廢寢忘食,甚至可以在睡覺時因為想到一個好主意而一躍而起。毫無疑問,你會在這個“享受”的過程中獲得成功。

——李開複

如果說激情是成功的動力,那麼興趣就是點燃激情的火種。通向成功的路上,激情應該是長久的,能持續不斷提供動力,這種激情必定來源於內心,內心裏興趣的引領,才是激情長久不滅的原因。

關於興趣、激情與成功之間的關係,李開複認為,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能還要經過許多波折和反複。不過,一旦發現了興趣所在,在激情的推動下,每個人都可以走向成功。這一點,李開複自身的經曆足以驗證。

李開複在讀高中時一直想做個數學家,剛進大學時又想做一名出色的政治家或者律師,可到大二時李開複逐漸發現,自己並不是發自內心地熱愛數學和政治,在學習數學和政治時,學習成績也隻能排在中遊。與此同時,他發現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就是計算機。他每天瘋狂地編程,很快引起了老師同學的注意。

終於,在大二的一天,李開複下定決心,放棄此前一年多在全美前三名的哥倫比亞大學法律係已經修完的學分,轉入哥倫比亞大學籍籍無名的計算機係。李開複身邊的朋友都對他說,改變專業需要很大的代價,但李開複堅持自己的決定,他認為在一個沒有興趣的領域做一份沒有激情的工作,將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麵對當初的選擇,李開複不無感慨地說:“如果不是追隨興趣,做了那天的選擇,今天的我就不會在計算機領域取得這樣的成就;如果不是追隨興趣,做了那天的選擇,今天的我很可能隻是美國某個小鎮上一名既不成功也不快樂的律師。”

如今的李開複,是計算機領域的專家,也是職業經理人的典範,就如同他自己所說,正是當初他發現了自己的興趣所在,投身到這個令他充滿激情的行業中去,才有了今日的成就。我們不能斷言,如果李開複當初繼續讀完法律係,今天他能達到什麼高度。但我們清楚,一個人在沒有興趣的行業裏工作,在提不起精神的狀態下,即使再有才能,也不會突破自己的能力,達到個人的極限高度。

因興趣而產生激情,因激情而持續奮鬥,因奮鬥而走向成功,成功的路大抵如此。這裏有另外一個計算機領域名人的故事:

史蒂夫·喬布斯是一個典型的美國式英雄,他創造了“蘋果”,可以說,他改變了一個時代。

喬布斯小時候生活在“矽穀”附近,鄰居大多是惠普公司的職員。在這些人的影響下,喬布斯自小就對電子學十分癡迷。他對電子學的迷戀,被一位惠普的工程師發現,這位工程師推薦他參加惠普公司的“發現者俱樂部”,在這裏,他第一次見到電腦,從此對電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上初中時,喬布斯依舊沒有中斷研究電腦,他和學校電子俱樂部的會長沃茲一見如故,通過資料研究電子計算機。

歲那年,喬布斯離開大學,選擇進入雅達利電視遊戲機公司,在這裏他和電子係統有了更多的接觸。他常常與沃茲在自家的小車庫裏琢磨電腦,那時候他倆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夠擁有一台屬於自己的計算機。可當時市麵上計算機價格昂貴,於是他們決定自己開發電腦。

年,喬布斯和沃茲在買到摩托羅拉出品的電腦芯片之後,僅僅幾個星期,他們就組裝好了一台電腦。喬布斯的朋友都來觀看他的創舉,但他們都遠遠低估了這個創舉的偉大之處,更不會有人想到這個其貌不揚的東西就是世界上第一台個人電腦,並給以後的世界帶來多大的影響。但是喬布斯有著精明的商業頭腦,他看出這種自製電腦的市場價值,於是四處籌集資金。

就在愚人節那天,喬布斯、沃茲及喬布斯的朋友龍·韋恩做了一件足以記錄在電腦發展史上的事情:他們三人簽署了一份合同,成立一家電腦公司。公司的名稱就叫蘋果計算機公司,後改為蘋果電腦公司。(因為喬布斯愛吃蘋果)。

後來的事情想必大家都清楚,蘋果計算機公司度過幾個月的艱難時光之後,迎來了第一筆投資,從此,蘋果計算機公司一炮而紅,逐漸發展成為計算機業的巨頭。而且,年僅25歲的喬布斯也在他的公司上市那一天,成為億萬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