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善於學習的人“走俏”(2)(1 / 2)

而筆者最欣賞的有一個學生則是這樣的:他剛去實習時,實習生很多,編輯老師根本沒注意到他,他就安靜地幫著分報紙、夾報紙,並且很樂意做校對這種瑣碎的工作。他的校對水平本來就高,加之態度端正、認真,效果非常好,每每都能挑出許多軟傷、硬傷來。慢慢地,帶他的編輯、記者都注意到了他,開始派給他采寫任務。而他在近一個月的校對當中,仔細地揣摩了報紙的風格和定位,很容易地就把握住了媒體的脈搏,采訪時列好關鍵詞和提綱,寫出的文章命中率達100%。

最後連編輯部主任都注意到了他,特別命編輯教他劃版。他又高興地去學,上午編輯教他,中午別人休息時他就不斷地練習,沒多久就可以獨立進行版麵設計了。這個時候,他成為了眾多實習生中最受器重的人。再接著,他主動開口向編輯們討教問題,從市場調研到報紙定位,從選題策劃到印刷流程,都很仔細地學習。再然後,報社主動發函到學校,要求再留用他3個月。再後來,3個主任聯名向人事處要求錄用他。現在他已經是一名優秀的省報記者了,年年都獲得新聞獎,還被評為“省級十大傑出青年”。

可以說,他就是在學習中成長的。而正是他的善於學習、進步明顯,打動了實習部門,覺得他是一個可造之才,這才獲得了錄用機會。

2讓學習成為一種自覺

在現實生活裏,學習似乎還隻是一小部分人的事情。有的人說自己工作忙沒有時間學習,有的人則以為錯過了學習的最佳年齡現在再學也遲了,還有的人幹脆認為自己從小就不是學習的那塊料。其實,所有這些錯覺隻緣於一點:學習還沒有成為我們心靈的自覺與本能。

讀書是一種長期的學習,不論是任何人,都應該養成終身讀書的習慣。“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長才”,“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培根對於讀書學習的好處,進行了總結概括:如果一個人是一個熱愛讀書的人,那麼他的生活將是豐富多彩的。然而,在現實生活裏,學習似乎還隻是一小部分人的事情。其實,所有這些錯覺隻緣於一點,學習還沒有成為我們心靈的自覺與本能。

一代中華民族偉人毛澤東曾談到,“情況是在不斷地變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適應新的情況,就得學習。”毛澤東在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後,他根據尋求革命真理的需要,專心研讀哲學、史地、文學等社會科學,對其他課程不花過多的精力。他注重自學,並製定了學習計劃,讀書刻苦用功,十分珍惜時間,有時通宵不眠。博覽群書,但又有閱讀重點,而且善於聯係實際,進行思考和分析。他完全把學習當作了一種自覺行動。1936年,他在和美國著名記者斯諾談話中說:“我在長沙師範學校的幾年,總共隻花了160塊錢。其中包括我的許多學校報名費;在這筆錢裏,大概五分之三花在報紙上,訂閱費每月約一元。我還常常買報攤上的書籍和雜誌。我父親責罵我浪費,他說這是把錢揮霍在廢紙上。可是我養成了讀報的習慣,從1911年到1927年我上井岡山時為止,我從沒有中斷過閱讀北平、上海和湖南的日報。”他熱衷於讀書學習的習慣,一天也沒有被打斷過。即使是到老年時期,他的大多數時間還都是在書房中度過的,無論是接見基辛格博士,還是會見更為重要的客人。正是他的這種孜孜追求的精神,造就了一代偉人,學習幫助他成就了曠世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