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分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人在一切活動中所必須具備的一些基本能力,如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等認識能力的綜合,也就是所謂智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維能力。特殊能力是指某些專業活動所需要的,在特殊活動領域中發揮作用的能力,如音樂、文學、數學方麵的能力。
人要順利地完成某種活動,既需要一般能力,也需要特殊能力。一般能力與特殊能力是有機聯係著的,一般能力在特殊能力中表現出來,一般能力的發展,也為特殊能力的發展創造了條件;而且在某種活動中發展的特殊能力,也相應地會促進人的一般能力的發展。
2.能力的差異
能力的差異表現在質和量的差別上,這種質和量的不同,表現在以下方麵:
(1)能力的類型差異。在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上,人們都表現出類型差異。
一般能力是各種認識能力的綜合,由於各種能力因素不同的結合,以及各因素中各種特點的不同結合,構成一般能力的類型差異。例如:在記憶方麵,有人識記快而遺忘慢;有人識記慢,遺忘也慢。有的屬於記憶的視覺型,有的屬於記憶的聽覺型,有的屬於記憶的運動型,有的屬於混合型。在思維方麵,有的屬於具體生動的形象思維,有的屬於抽象概括的思維,有的屬於中間類型的思維。
在特殊能力方麵的差異就更加明顯,有人具有文學方麵的能力,有人具有數學方麵的能力等。
(2)能力發展的水平差異。人類的能力發展水平是不平衡的,據研究,在一定大數量人口中,人的智力分布呈常態分布,即兩頭小,中間大。屬於中等智力的人約占60%,聰明和較笨的約占18%~19%,超常和低能的各占1%~2%。但在小數量人口中,可能出現偏態分布現象。人的智力水平的差異大都用智商來表示。
(3)能力表現的早晚差異。某些人在兒童時期或青少年時期就表現出某些方麵的優異能力,叫做能力的早期表現。也有人的優異能力表現較晚,屬於“大器晚成”。“大器晚成”的原因是多方麵的,有可能是客觀原因,如研究領域本身要求有長期性的特點,也可能是主觀上後期的特殊勤奮,也可能是早期環境不良,才能被埋沒、被壓抑,當條件改變後才表現出才能。因而,“大器晚成”,並不一定就是缺乏優異能力的人。當然,早慧和大器晚成都終歸是少數,一般人的能力得以充分表現大都在20~40歲之間。
3.製約能力發展的條件
一般認為製約能力發展的主要條件包括素質、環境、教育及實踐活動。
(1)能力與素質。素質是有機體生來具有的某些解剖生理特點,主要是腦、神經係統、感覺器官及運動器官的解剖生理特點,特別是大腦的解剖生理特點。
素質是能力發展的前提,是能力發展的自然物質基礎,沒有這個前提,能力就無法發展。嚴重的腦損傷和感覺器官的缺陷都是能力發展的障礙。
素質不是能力本身,例如:新生兒具有能力發展的物質前提,卻很難說新生兒有什麼能力。
素質如何製約人的能力發展,至今尚未得到詳盡而確切的證明。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素質同腦的感覺器官的微觀結構有關,特別是和大腦皮層的細胞裝置、神經細胞層結構等個體特點有關。人的高級神經活動的類型特點對人的能力也有著重要的影響。
(2)能力與環境、教育及實踐活動。素質差不多的人,其能力發展的差別則是由環境、教育和實踐活動所造成的。
許多研究表明,物質和文化環境的改善會促進能力的提高。
兒童(特別是3歲以前)營養狀況對智力的發展有很大影響。營養不良可以造成腦細胞數目低於正常發展兒童,從而影響心理功能的發展。
家庭中環境刺激的質與量對兒童智力發育至關重要。對嬰兒來說,成人的愛撫,與他說話,用各種顏色、形狀的物品及玩具創造良好的環境,都可促進其智力發展。
學校教育在兒童能力發展中的主導作用與掌握知識、技能和發展能力是密切相關的。但是,知識、技能也不能無條件地轉化為能力。一般認為,知識的性質、分量、結構以及教學方法都對這種轉化具有影響。
環境和教育僅是能力發展的外部條件,人的能力還必須通過主體的積極活動才能實現。
“天才就是勤奮”,勤奮學習與勇敢實踐是能力發展的重要因素,勤奮影響著一個人所從事活動的深度和廣度,而能力就是在人的積極實踐活動中發展起來的。
勤奮、意誌力、需要、興趣、信念以及世界觀等個性心理特點不僅影響能力的形成和發揮,而且還影響能力向一定的方向發展,構成能力發展不可缺少的條件。
4.能力測量(詳見心理測量一章)
(二)氣質
1.氣質的概念
氣質是不依活動目的和內容為轉移的典型的穩定的心理活動的動力特性。
(1)氣質是心理活動的動力的特性。所謂心理活動的動力特性是指心理過程的強度、穩定性和靈活性等特點。如有人是急性子,易受感情驅使,缺乏三思而後行的修養;有人冷靜沉著,是慢性子,遇事能冷靜思考;有人動作靈敏,言談迅速而有力量,不怕困難;有人行動遲緩,言談緩慢而缺乏力量。
必須指出,心理活動的動力特性,並不完全取決於氣質特征,它也依賴於活動的內容、目的和動機。一個人無論有什麼樣的氣質特點,當他遇到稱心如意的事情時,總會心情愉快、精神振奮、幹勁倍增;反之,如果遇到不幸事件則會情緒低落、意誌消沉、活動受阻。這些涉及個人精神生活內容的心理活動的動力性表現,則不屬於一個人的氣質特點。
(2)氣質的天賦性。人的氣質特點是在後天表現出來的,但具有天賦性。嬰兒剛出生後就表現出心理活動和動作上的差異,有的愛哭,有的愛笑,有的則比較安靜。這些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征是胎兒期發展起來並受個體生物特性製約的,它為個體能力、性格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最初的心理基礎。
(3)氣質具有獨特性和穩定性。氣質的獨特性是指每個人的氣質都不一樣,氣質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動都塗上了個人的獨特色彩。
氣質的穩定性是指某種氣質類型的人,在不同的內容的活動中都會顯示出同樣性質的氣質特征。
2.氣質類型及其特征
通常把氣質分為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抑鬱質等類型。
(1)膽汁質。膽汁質的人心理過程具有迅速而突發的色彩,態度直率、熱情,情緒易於衝動,具有外傾性。其主要特征為:智慧敏捷但缺乏準確性;熱情,情緒易於衝動;剛強,但易粗暴。
(2)多血質。思維靈活,反應迅速,活潑好動,善於交際,但注意力容易轉移,興趣容易變換,具有外傾性。其主要特征為: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善於適應變化的生活環境,但情感體驗不深。
(3)黏液質。思維靈活性較低,考慮問題較細,安靜穩重,反應緩慢,情緒不易外露,注意穩定,難於轉移,具有內傾性。其主要特征為:穩定踏實,忍耐沉著,但生氣不足。
(4)抑鬱質。這種人柔弱易疲倦,言語遲緩無力,膽小,愛獨思,善於觀察和體驗別人覺察不出的細小事物,不喜愛交際,具有內傾性。其主要特征為:情感體驗深刻,有高度敏感性,細心,踏實,持久,怯懦,遲疑,孤僻。
在現實生活中可以遇到上述四種氣質類型的典型代表,但多數人的氣質近似於某種氣質類型或者是幾種氣質類型某些特點的混合體。
關於氣質類型的生理機製有多種學說理論,在此僅介紹巴甫洛夫提出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學說。他通過對動物的高級神經活動的實驗研究發現,動物的條件反射形成特點與神經係統具有的特性有關。他發現神經係統具有強度、平衡性和靈活性三種基本特征。強度即神經細胞承受強烈刺激和持久工作的能力;平衡性指興奮和抑製過程的力量是否相當,有平衡、不平衡之分,而不平衡又有興奮占優勢還是抑製占優勢之分;靈活性是指對刺激物的反應速度以及興奮過程與抑製過程的轉化速度。這三種特性的獨特結合,表明了神經活動的特定類型。巴甫洛夫將其歸納為四種類型,其中三種歸為強型,一種歸為弱型,強型又分成平衡與不平衡,平衡又分為靈活與不靈活類型。巴甫洛夫這種分類正好與希波克拉底的氣質分類相符合。
(1)強而不平衡型(不可抑製型):興奮過程強於抑製過程,以易興奮、難於控製為其特點。
(2)強、平衡、靈活型(活潑型):興奮抑製都較強,兩種過程易轉化,以反應靈敏、外表活潑、迅速適應環境為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