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運輸隊的攻擊(1 / 1)

攻擊和保護運輸隊是一個戰術問題,如果不是要盡力證明攻擊和保護運輸隊隻是由於戰略上的原因的話,我們在這裏就不會談這個問題了。因為在這個問題上,可以把進攻和防禦綜合起來討論的東西不多,而且進攻對這個問題來說才是主要內容,否則的話,我們在探討防禦時就已經討論過這個問題了。

一個中型運輸隊有300-400輛車,不管車上裝的是什麼,都可以有半英裏長,更大的運輸隊則可以有好幾英裏長。怎麼設想平常派出保護運輸隊的那麼點兵力能夠保護這麼長的運輸隊呢?運輸隊缺乏靈活性,行動緩慢,而且總是容易發生混亂;最後還有運輸隊的每一部分都要單獨保護,因為如果運輸隊的某一部分遭到攻擊,那麼整個運輸隊就會堵在路上,並且陷入混亂之中。如果考慮到上麵所提的情況,人們就會有理由發問:究竟怎樣才能保護運輸隊?或者換句話說,為什麼不是所有遭到攻擊的運輸隊都被洗劫一空?為什麼不是所有必須要保護的,也就是敵人可以接近的運輸隊都遭到攻擊?很明顯,所有戰術上的辦法,像騰佩霍夫提出的很不現實的主意,即通過讓運輸隊不停地前進和停止前進來縮短運輸隊的長度;或者像香霍斯特提出的好得多的主意,即把運輸隊分成幾個縱隊前進,所有這些對於運輸隊的根本缺陷來說都是成效不大的措施。

問題的症結在於大多數的運輸隊都能通過戰略形勢獲得保護,而且它比其他能遭到敵人進攻的軍隊更安全,這就使得運輸隊很小的防禦手段能起到很大的作用。運輸隊總是或多或少地在本方軍隊的後方活動,或者至少是在離敵人很遠的地方活動。由此造成的後果是:敵人隻能派較小的軍隊去進攻運輸隊,要留下較多的軍隊來作掩護,以免自己的側翼和背後受到增援運輸隊的軍隊的攻擊。如果我們再考慮到運輸隊的車輛是很難搬走的,進攻者大多隻能砍斷挽具,拉走馬匹,引爆炸藥車等等,這樣做會使整個運輸隊停下來,並且陷入混亂,但是並不能真正消滅運輸隊。由此可見,運輸隊的安全更多地是依靠戰略形勢,而不是保護運輸隊的軍隊的防禦抵抗。當然這種勇敢的防禦抵抗雖然不能直接保護運輸隊,卻能破壞敵人的進攻體係。最後,我們可以看出:對運輸隊攻擊並非是容易和萬無一失的,而是相當困難的,其結果也很難預料。

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進攻運輸隊所麵臨的危險。進攻運輸隊可能會遭到敵人軍隊或者敵人某一部隊的報複,使自己遭到徹底失敗。在很多情況下,正是因為人們有這種顧慮才沒有攻擊運輸隊。不明其中奧妙的人就在保護運輸隊的軍隊中尋找原因,因而驚奇不已,為什麼保護運輸隊的兵力少得可憐,卻也能讓人敬而遠之。要想明白這一論斷的正確性,想想腓特烈大帝在1758年的著名退卻就會明白。當時腓特烈大帝在圍攻阿裏木次後通過波希米亞撤離,一半的軍隊分成許多小隊來保護由4000輛車組成的輜重隊。是什麼阻止了道奇去進攻這支運輸隊呢?是害怕,道奇害怕腓特烈大帝用另一半軍隊來進攻他,把他卷入一場他不願意進行的會戰中。是什麼讓勞東在齊施博維茨沒有更早更大膽地進攻一直在他側麵的這支運輸隊呢?是害怕,他害怕遭到報複。勞東的軍隊距離主力十英裏,而且他與主力的聯係已被普魯士軍隊完全切斷,所以勞東認為,如果絲毫沒有受道奇牽製的腓特烈大帝用大部分兵力來進攻他,他就會遭到慘敗。

隻有當軍隊的戰略形勢使運輸隊很反常地在軍隊的側麵或者前麵活動時,它才真正麵臨很大的危險。如果這時敵人的形勢允許敵人出兵,運輸隊就會成為敵人有利的進攻目標。在1758年那次戰爭中,奧地利軍隊在多姆施塔特耳對普魯士運輸隊的進攻,就說明這種進攻能取得圓滿的結果。當時通往尼斯的道路在普魯士軍隊陣地的左側,腓特烈大帝的軍隊因為攻城和對抗道奇受到很大的牽製,所以奧地利軍隊一點都不用為自己擔心,可以非常從容地進攻普魯士的運輸隊。

歐根在1712年圍攻蘭德賴希時,曾經從布香經過德南運送攻城物資,也就是在戰略陣地的前麵運送物資。眾所周知,當時他為了在這種非常困難情況下保護運輸隊,都采取了怎樣的措施,遇到了怎樣的困難,而這種困難的局麵後來直到戰局發生劇變才結束。

因此,我們得出的結論是:進攻運輸隊從戰術方麵來看,似乎很容易,但是從戰略方麵來看卻並非如此,隻有在敵人的交通線十分暴露的反常情況下,進攻運輸隊才會獲得重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