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在在談論子女的時候,常愛說“看他們將來怎麼生活?”“他們”就是現在的孩子,這實際上提出了-個適應社會的問題。家長大都非常擔心孩子將來無法適應社會,卻沒有仔細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和自己的孩子相比,誰更適應未來社會?用20世紀形成和傳承下來的觀點去塑造21世紀的人,這中間是否會發生觀念上的差別?當我們做家長的和孩子間發生認識或觀念上的衝突時,是否會想到這樣的可能:下一代,也就是孩子的性格特點更適應未來。
孩子的很多特點家長可能看不順眼,或者認為是缺陷,但將這些特點放在10年、20年後來考慮,這些特點可能就是孩子的優點。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能僅僅著眼於當前,而要放眼未來。
在一次“北京市中學生消費狀況”的調查中,在2 000多份問卷中抽取了1 005份進行分析,數據顯示,在購買服裝時,53.5%的孩子認為款式最重要,42.0%的孩子認為品牌最重要,二者相加,達95.5%。而在“你覺得家長在為你購置服裝時,主要是看什麼”一題中,占第一位的是價格,達78.5%,看款式的隻占2.6%。除去家長作為家庭主要成員對經濟的考慮之外,我們是否也可以從中看出,孩子的選擇更適應未來,更能體現服裝在審美功能上的進步和發展呢?
同樣,在“平時和同學和朋友一起吃飯”,采取AA製(各付各的賬)的有83.0%;“你會買推銷員推銷的產品嗎”一題,回答“一般都買”的47.6%,“隻要好就買”的25.0%,二者相加達72.6%;對季節性削價,“隻要合適就買”有26.8%,“凡是削價的都想買”的38.9%,二者合計65.7%。從這些數字中可以看出,孩子們對現代商業一些運作手段接納的程度是很高的,“推銷”、“促銷”等現代商業手段在孩子這一消費群體中獲得了較高的認同。這裏除了孩子涉世不深、經驗不足之外,是否也可以看出一些未來發展的端倪呢?
又如我們常說今天的獨生子女人際關係不會太好,孩子的人際交往會有問題,因為很多大人想當然地認為搞好人際關係就是批評、自我批評,獨生子女少了一些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機會,但是我們忽視了交往動機、心理、品質、能力等多方麵因素在現代交往中的作用。在調查中,94.6%的孩子認為人與人交往要講信譽,但高達93.4%的孩子認為每個人都有權保留心中的秘密,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之間也應該允許保留自己的秘密;當原則與友誼發生矛盾衝突時,53.3%的孩子認為應該選擇原則。這些數據表明,當今孩子的人際交往狀況是正態發展的,而且可能有比上一輩更進步、更有現代之處。
家長看到當今孩子身上的缺點很多,看不順眼的方麵也很多,其實,這些缺點,或者看不順眼的可能就是他們的現代性的特征,也代表著他們更能適應未來。當家長們從傳統的觀念和認識來教育、要求現在的孩子時,孩子的一些適應未來的優勢往往不被家長認識和承認。
孩子才是未來社會的主人,隻有尊重孩子的特點,才能讓孩子更好地適應未來。
§§第二章 是孩子的問題,還是家長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