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你做什麼,孩子在盯著你(2 / 2)

通過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家長的態度、表情、言行,都對孩子的成長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很多時候孩子是在模仿著家長的行為,而他們並沒有能力分析這些做法與行為的對與錯。家長一定要規範自己的言行,這是家長對孩子的責任。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因此,家長在孩子麵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當好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師”。

家長一定要在平時的點滴生活中給孩子積極的影響,讓孩子從家長身上得到最好的感染與熏陶。

有個媽媽是北京一個著名大學的教授。媽媽每天下班回家進院子的時候會和一個收廢品的人打招呼,說:“您忙著呢?”“忙著呢,您下班了。”

兒子發現媽媽每次去賣廢品的時候,收廢品的那個人稱完東西後總是笑嗬嗬地說:“九塊八,給您十塊吧。”媽媽說:“不了,給九塊就夠了。”每天呢,媽媽一看到這個人,就和他打招呼,那個人就很興奮,於是他發現這個人經常蹲在離他們家不遠的地方,每天媽媽從那過,就跟媽媽打招呼。如果旁邊還有別的人,那個收廢品的人就顯得特別自豪,好像在說:你看,我認識大學教授。媽媽沒告訴他,但兒子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什麼人都值得尊重。

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善意,既表現了媽媽親切、平易近人的態度,也在無形中感染了孩子,使孩子接收到了一種積極的、有益的信息。兒子從小就學得特別有禮貌,後來這個孩子說話溫文爾雅,很有男子漢的風範,比如和女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他知道讓女孩子先坐;別人說話他會先聽,然後他再說話;和他人說話,他會輕輕地稱呼,然後再去表述他的想法。總之,很有禮貌。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家長自身的行為對孩子有重大的影響。不要以為隻有你們同孩子談話和教導孩子、吩咐孩子的時候,才是在教育孩子,在你們生活的每一瞬間,都是在教育孩子。你們怎樣穿衣,怎樣跟別人說話,怎樣表示歡欣和不快,怎樣對待朋友和仇敵,怎樣笑,怎樣讀報……所有這一切,對孩子都有很大的教育意義。”遺憾的是,當前許多家長都很難認識到這一點。

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機,每天攝下家長的言行。家長是怎樣為人處世的,孩子的眼睛看得非常清楚。家長的行為對孩子起著非常重要的榜樣作用。家長的行為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孩子,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孩子記在心裏,並表現在日常行為上,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形成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