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正視孩子的不足(1 / 1)

我們知道美玉也有瑕疵,所以孩子有缺點並不可怕,孩子有缺陷也應得到家長的包容。當孩子在某一方麵具有不足或者缺陷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因為苛求孩子完美而嘲笑孩子或者嚴厲批評孩子,那樣會讓孩子更加自卑。

打個比方,如果說每一個孩子都是一片正在成長的森林,他的身心各方麵就是組成森林的一棵棵小樹,每一棵小樹都有各自不同的成長特點和規律,有的快、有的慢,有的比別人高、有的比別人矮。我們不可能要求孩子的每一方麵都有非常均衡的、完美的發展,而對孩子寄予厚望的家長們常常會犯一個很大的錯誤,就是拿孩子的矮樹和別人的高樹相比,一相情願地認為隻要自己不斷地強化、不停地說教,這棵矮樹就會和別人長得一樣高,但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就這樣,在家長的眼裏,便隻看到了這一棵有問題的樹,而沒有整片生機勃勃的森林了。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更何況是正處於成長中的孩子。每個孩子的能力都不盡相同,他們總是在一些方麵顯得很笨拙或者總是無法達到社會上規定的那些標準。這時,家長一定不能挖苦、責備孩子,否則孩子會更加自卑,甚至自暴自棄,這樣做家長的也就毀了孩子的一生。

董卿上小學了,可是她討厭上體育課。因為她在體育課上的表現總是最差的,跑得不快,做操的動作也不標準,所以上體育課時,她就表現得很沒有自信。一天放學回家,董卿問媽媽:“媽媽,我是不是很笨啊?”“怎麼了?”媽媽撫摸著董卿的頭發問她。“我在體育課上的表現十分不好,同學都跑得很快,可是我怎麼也跑不快。”媽媽說:“你隻是和大家比誰跑得快時落後了,但不表示你就沒有自己的長處啊,我們從明天開始就每天跑步,好不好?”董卿是一個要強、上進的孩子,馬上就答應了。第二天一早,董卿起得非常早,和媽媽洗漱之後,就去跑步了。媽媽發現董卿的跑步速度確實不是很快,這也許和她的性格與不愛運動有關係,可是媽媽也發現,董卿的耐力很好,一直跑很長時間,她都能堅持。幾天之後,媽媽對董卿說:“孩子,媽媽也發現了,你跑得確實不快,但不知道你注沒注意到你很能堅持,長跑你應該沒有問題,肯定會堅持下來的,還有平時課間你都和同學們幹什麼啊?你是不是經常和同學們在一起給他們講故事啊?放假的時候也是和鄰居小朋友在一起玩,然後你給他們講故事,對不對?你跑步的速度不快,但你能堅持,這說明長跑沒有問題,所以對於運動,你也有自己的長處,所以不用討厭體育課,和其他的同學、小朋友比,你會講好多好多美麗的故事,你的聲音又好聽。為什麼不發展自己好的方麵,卻總是盯著自己的不足呢?”

聽了媽媽的話,董卿開心地笑了,然後拿著自己最愛的《一千零一夜》看了起來。從這以後,在體育課上,董卿再沒有愁眉苦臉,而是認真地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每一項訓練,雖然她還是有些能力不足,但她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在乎結果了,而是盡自己的所能做到最好,畢竟自己還有許多其他優勢啊。

這就是董卿媽媽的本事,在孩子有不足的時候,並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地對孩子進行指責,而是鼓勵孩子,和孩子一起分析所長所短,鼓勵孩子努力地經營自己的所長,不足之處也努力地盡己所能地做好。

如果家長在孩子身上沒有發現任何缺點,反而才是令人擔憂的,因為這並不等於孩子完美無缺,隻是沒有在家長的視野中出現而已,或是孩子善於掩飾和偽裝自己,“過於完美”本身,就是非常危險的信號。所以,孩子出現缺點、問題,應看做是孩子的真實表現。

孩子有缺點與不足,也是可以理解的,家長一定要意識到的一點是,人生而不同,孩子的某些缺點可能是個性使然,這就不是孩子自己能夠控製的了。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育又應是極具個性化特點的因材施教。可是,不少家長的口頭禪是“恨鐵不成鋼”,其實,鋼和鐵各有各的用途。人與人是有個體差異的,隻要有良好的素質,將來都可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材。

不要總盯著孩子的短處,適當地忽視它,這其實是給孩子的心理鬆綁,當家長的心中裝著孩子的整片森林時,才能心中充滿了希望。“白璧有瑕”是很正常的現象,若是不能容忍孩子“白璧有瑕”,一味追求完美,就可能毀掉了一塊好材料,會形成與孩子的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