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還隻有幾歲的時候,爸爸媽媽帶著他去朋友家做客,家長的朋友經常會指著孩子的媽媽問:“寶寶,這是誰呀?”孩子會很響亮地回答:“是我媽媽!”人家又指著孩子的爸爸問:“那這個人呢?”孩子會說:“是我爸爸!”這時候家長的朋友又問道:“他們好不好啊?”孩子會滿足地說:“好!”而孩子的爸爸媽媽也會很欣慰地微笑。
孩子漸漸長大了,在孩子的心目中,爸爸媽媽是否會一如既往的是那個“好爸爸”、“好媽媽”?他們也許會有一些想法,甚至很多。
在某學校的一次座談會上,孩子們暢所欲言地訴說著自己的煩悶。
程程說道:“我媽經常對我瞎猜測,比如我明明學習成績很穩定,我媽就會對我說:‘最近成績下降了吧?’我要是因為反感我媽這話,沒有理她,她就會繼續說:‘看你無精打采的樣子,是不是學校考試了,你考砸了?’如果我拎著書包直接走進我的房間去做作業,我媽就會在門外說:‘你關著門,不讓我們進來,一定在玩遊戲吧!’我現在在家裏真是連話都懶得跟我媽說,放學回家一點也不開心,倒不如待在學校裏。”
小靜說道:“我爸爸媽媽經常在外麵搓麻將、打牌,貪圖玩樂,不求上進,每天睡得很晚,早晨我都上學了,他們還不起床,我隻好餓著肚子去上學。如果我學習成績稍微有點下降,他們就劈頭蓋臉地罵我一頓,他們還經常說別人的不是,其實他們平時自己說話很粗魯,人際關係也差。”
可能很多家長都忽視了這一點,覺得自己是孩子的家長,地位高高在上,身份擺在那裏,孩子不會對自己有什麼想法,其實孩子的思想都很獨立,他們有自己的思維空間,會對事物有很公正的判斷,對家長的一些不正確的做法,他們會有自己的看法。
蘊婷正在讀小學五年級,她是一個乖巧聽話的女孩子。
放寒假的時候,爸爸因為一點兒小事訓斥了蘊婷幾句,她就不高興了,傷心地哭了好長時間,媽媽在旁邊勸了很長時間,可是都不能止住她的傷心和委屈。
看到蘊婷停止了哭泣,媽媽邊撫慰她邊問她有什麼委屈。蘊婷告訴媽媽:“媽媽,我覺得自己非常可憐,好長時間以來,你和爸爸都忙著自己的工作,根本就不理我,我想給你們說一說我的心裏話,可是你們都不願意聽,總說自己很忙,現在你們還為這麼一點小事就訓斥我……”
聽了蘊婷的話,媽媽心裏有些內疚,她知道自己和丈夫最近工作比較忙,沒時間關心孩子,疏忽了孩子的情感需要和心理感受。同時,媽媽也明白了家長用訓斥的方式教育孩子,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並不利。
孩子心中有怨言,長期積累,會阻礙父母和孩子的正常交流,父母每一次對孩子實施教育的時候,孩子就會有一種本能的抗拒感。因此,父母一定要主動了解孩子對自己的看法,並且地自己進行改造。
當孩子向家長傾訴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因為忙於做自己的事情而打斷孩子的話,或者幹脆不給孩子說話解釋的機會,家長應該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從中了解孩子對自己的看法,從而更好地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