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讓孩子感受到爸媽心中的希望(2 / 2)

也許,卡羅素的母親從來都沒有想到過她的兒子能成為一代名人,也許根本沒有指望過靠她那三言兩語去改變她的兒子。然而,正是她那句善意的肯定成就了那個時代最偉大的歌唱家。

孩子不可能由家長來“改造”,必須讓他們自己來“改善”自己,關鍵是家長要放手讓孩子去改善自己,讓孩子在鼓勵中成長、長大。因為每一個成長中的孩子都渴望得到大人認定和肯定,隻要能針對他們的優點和成績去肯定他們、賞識他們,他們就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好。

一個男孩子在一個幼兒園時,一天,她母親去開家長會,老師說她的孩子有“多動症”。回家後,麵對誠惶誠恐的孩子,她告訴孩子,老師表揚他比以前有進步。當天,孩子的表現竟出乎意料的好。上小學的時候,母親去開家長會,老師說他隻要努力,就一定能學好知識。不久,孩子的學習成績居然有了起色。上初中的時候,母親去開家長會,老師說她的孩子上重點高中難度較大。回家後,她告訴孩子,老師說他隻要稍加努力,上重點高中就很有希望。上重點高中的時候,母親去開家長會,老師說她的孩子上重點大學的希望不大,回家後,她告訴孩子,老師說他隻要注意學習方法,就可能考上重點大學。孩子接到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時,哭著對母親說;“我知道我並不聰明,是你的鼓勵才使我取得這樣的成績。”

不難想象,如果母親每次開完家長會以後,都把老師的話如實告訴孩子,那麼孩子在學習上會有這些成績嗎?母親假借老師的話肯定孩子,在肯定中既暗含著對孩子不足的批評,也暗含著對孩子的期望,把批評和期望隱藏在肯定中,委婉地表達出來,含蓄而不傷自尊,孩子很容易接受,並成為他努力的契機。

一個教育心理學家說:“在家長的責備與數落中成長的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很無能、很無望,認為自己反正怎樣做都不會得到家長的認可,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做事的激情和願望,這是很危險的。因此,激勵孩子的真正意義就在於家長對孩子的寬容,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養和造就孩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對家長來講,重要的是讓孩子心中充滿希望,讓孩子去動用“自己的潛在力量”,隻要能充分發揮這一力量,孩子就會成為了不起的孩子。家長隻要懂得賞識孩子,“朽木”也可能變“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