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望子成龍,期望太高(1 / 1)

家長把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他們期望孩子成為自己心中的“龍”,他們強迫孩子博覽群書,強迫孩子去考高分,強迫孩子進名校。這種高期望無形中增加了孩子們的課業負擔和心理負擔,甚至對孩子的心理構成傷害,使本來活潑聰穎的天性變得鬱鬱寡歡,對學習產生了恐懼感。

隨著現代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許多家長不得不對子女寄以更高的希望,常常自覺不自覺地給孩子施加壓力,強迫孩子小小年紀就去學這學那。結果,使許多孩子對學習產生了厭惡情緒,有的還嚴重影響到身心健康。

教育孩子不一定是要他培養成教授或博士才算成功,作為家長,應設身處地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考慮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實際能力,尊重孩子的意願,而不是盲目地要求孩子按照家長預先設計的軌道成長,千萬不要硬性地對孩子提出過高的期望要求。

一名初二的學生說:我爸我媽對我真的很好,總怕我吃不好,穿不暖,天涼了,就把衣服送到學校,不管多忙,都要到學校來接我。可我就是覺得不開心,為什麼?他們總是要我讀書、學習,學習、讀書。他們總是告訴我,他們那一輩讀書太少,才找不到一份好工作。你呢,隻有拚命苦讀,才能有好前程。他們都打算好了,隻要我學得好,將來能到美國去念書,他們就是砸鍋賣鐵,也無怨無悔。

我學習很下工夫,成績也排在班上前十名,但他們還是不滿意。他們很疼我,從不打我,但他們的表情卻非常失望,為我的不爭氣而常常歎惜。

我罵自己真笨,常常躲在自己屋裏抽自己的耳光,恨我自己怎麼這麼沒出息,為什麼要讓爸媽這麼傷心?有時候我真想對他們說:“你們的女兒並不像你們想象的那麼聰明,你們饒過我吧!”但話到嘴邊,我又咽回去了,我怕看到他們絕望的眼神……

從這名學生的訴說中,我們看到了家長的期望在孩子麵前變成了閃著寒光的刀子,讓孩子膽戰心驚,這樣的孩子能快樂嗎?

在家長們的教育心得中,家長“平常心”成為孩子成功的一個“關鍵詞”。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16歲的女孩吳薇初中畢業時因成績不理想沒能直接升入省重點中學。最後多方經過努力,自費進入了-所省重點中學。然而,因重點中學競爭激烈,一個學期下來,吳薇顯得有些吃不消,消瘦了許多,數次考試後,成績一直不佳,她的自信心一次次地受到打擊,麵對疼愛自己的母親,吳薇將諸多委曲化作一個請求:“我要轉學。”但爸爸卻大為惱火,認為花了那麼多的心血和錢,好不容易才把女兒送入省重點中學,現在說轉就轉,忍不住一指頭戳到女兒的臉上。想不到第二天晚上吳薇卻沒有回家,家長一連找了幾天,仍不見吳薇的蹤影,直到第五天,才接到通知,女兒在滇池湖畔投湖自盡了。

顯然這是一個不該發生的悲劇,其主要原因是吳薇的家長,尤其是她的父親,對她的期望值太高,希望她能夠進入省重點中學,然後考入重點大學,學有所成,最終成為一隻展翅高飛的鳳凰。把一個成績平平的孩子放到省重點中學,讓孩子承受一次次的精神折磨,必然使孩子感覺低人一等、矮人一頭。

現在家長普遍對自己孩子期望過高,一些家長不顧孩子的先天條件,一廂情願地要求孩子成為某種標準的“龍”,然而對孩子期望過高,往往隨之批評也會很多,孩子在拚命努力,卻得不到任何承認,隻有做到盡善盡美,才能得到家長的表揚。家長的過高期望常使孩子疲於應付,無所適從,總有一種達不到標準的挫折感,久而久之,難免引發悲觀和厭煩情緒,甚至釀成悲劇。

“望子成龍”是許多家長的美好願望,這本無可厚非,但家長必須明白不是每個人都成得了“龍”,不能過分苛求自己的孩子,不要讓孩子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

擺正期望的天平,這是現代社會家庭教育一個亟須引起重視的問題。我們作家長不要在孩子麵前揮舞高期望的“大刀”,要設法減輕孩子的心理負擔,解除他們過重的心理壓力,從思想上“解放”他們,讓他們輕裝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