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在長大之後都會羨慕孩子的童年,因為他們小的時候可以玩泥巴,捉蟋蟀,那是多麼愉快的事情!
人是大自然之子,大自然是人之搖籃,對於孩子尤其是如此。為什麼每當孩子們來到高山下或大海邊,總會激動地奔跑歡呼,就像撲進久違了的母親懷抱?因為與成年人相比,兒童更需要與大自然親近。
大自然是絢麗多姿、五光十色、千變萬化的,其中包含了無窮的神奇和奧秘。大自然的新奇景象對兒童有極大的吸引力,如小鳥的歌聲、蟲的吟唱、飛舞的蝴蝶、水中的小魚及地上的蚯蚓,都會引起孩子的興奮。
孩子在大自然中常常是歡快的,自然景色中的各種視覺要素是相互融合的,而且隨著人的位置的變化在不斷地變化。孩子把自己的活動與對美的欣賞融為一體,在大自然中嬉戲,玩耍,給童年的生活抹上了絢麗多彩的一筆。在這幅美麗的畫麵中,有小夥伴在草地上奔跑嬉戲的身影,在沙堆泥塊裏忘我堆積的場景,也有望著藍天上的白雲發呆,或被蜜蜂蟄得腫出一個大包的時候……而這一切都能成為每個人一生中最珍貴的童年記憶。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大自然不僅在智育中起著巨大的作用,在豐富兒童精神生活方麵也起著同樣重要的作用。在大自然中,孩子得到的不僅是快樂,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發展,大自然是孩子天然受教育的場所。大自然本身就是一本很好的教科書,它所包含的知識是任何一門課程、任何-個輔導班所不能比的。
大自然給了孩子生動有趣的科學內容。自然界中有著姿態萬千的植物,種類繁多的動物,變化多端的自然現象,以其生動形象的特點給孩子留下深刻印象,使孩子學到了豐富的知識。有許多偉大的科學家正是從自然現象中獲得啟示而成功的。讓孩子在對大自然的探索中,在對自然知識的積極思考中認識事物,提升感受力、判斷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讓孩子在大自然中觀察、體會,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激發孩子熱愛生活的情感。
海明威是蜚聲世界文壇的大作家,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海明威的成功和家長的教育有著很大的關係。海明威的家長非常懂得生活的藝術,對海明成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為了培養海明威對戶外運動的興趣,父親專門把家搬到了環境優雅、氣候宜人的橡樹園鎮。大自然美麗的景色使海明威流連忘返,激發了他的好奇心。他經常隨著父親出遊,去湖邊打獵、釣魚。
更為重要的是,大自然不僅開闊了海明威的眼界,增長了他的見識,使他的童年充滿了快樂,更激發了海明威的閱讀興趣。使他迷戀上了讀書。對海明威而言,讀書是他非常愜意的享受,他如饑似渴地閱讀,廣泛積累素材,為日後的文學創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從海明威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家長讓孩子走進大自然,不僅可以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而且對孩子快樂閱讀也是非常有幫助的。所以,家長要帶孩走出家門和校門,經常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讓孩子快樂閱讀,健康成長。
孩子不應整天生活在一個概念堆砌的世界中,應該讓孩子回歸到大自然中,進行現場教育。百聞不如一見,孩子越小越需要接觸更多的實際事物,在四季都帶孩子去看田野,刮風讓他看風,下雨讓他看雨,讓他知道世界原本是什麼樣子,這些豐富的生活體驗可以為他積累更多的智慧。
如今生活在城市裏的孩子離田野越來越遠了,平日裏家長上班他們上學,家長下班他們才能回家,閑暇時間則被送往各種音樂、繪畫訓練班,假日裏至多去趟公園,遊覽一下精致的人文景觀,什麼是真正的大自然,他們沒有任何形象的記憶。
知心姐姐盧勤說過:孩子不快樂的原因是因為孩子遠離了大自然。現代社會,隨著城市的加速發展與資源的減少,孩子們離自然越來越遠,甚至隻能從畫報中看到莊稼、從電視上看到螢火蟲,失去了許多自由玩耍的天地。加上大多數城市兒童都是獨生子女,沒有夥伴,如果沒有大自然為伴,他們怎麼度過孤獨憋悶的童年呢?
大自然的美給孩子的感受直觀、具體、深刻,它能銘刻在兒童的情感和思想中,終生難忘,讓孩子到大自然去,接受自然界萬物的啟迪,為孩子尋找智慧的源泉,為他們日後的成長打好基礎。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說過,沒親近泥土的童年即沒有真正的童年。泥土是萬物之始,充滿著勃勃生機。帶著孩子在各種植物間穿行,耳濡目染於蓬勃的生命和無盡的形象之中,感知領略生命的魅力,這是孩子成長中很重要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