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路暢通:換條路去羅馬
一個人要想有所創新,隻靠一些老想法,老套路,按照前人的路數去走是很難成功的。例如解一道數學題的時候,用這種方法解不開,那就要換一種解法——最終的目的是得出正確的結果,至於到底用哪一種方法就無關緊要了。正如西方那句諺語:“條條道路通羅馬。”此路不通就要換彼路。
19世紀中葉,美國西部的加利福尼亞州(以下簡稱加州)出現了一股淘金熱,吸引了無數的美國人去碰運氣。17歲的男孩亞默爾是美國的一個貧窮農家的孩子,他也卷入了這股發財致富的熱潮,他雖然窮得買不起船票,但卻不怕辛勞,跟著大篷車風餐露宿奔向加州。
到了加州,亞默爾發現那裏氣候幹燥,水源奇缺,尋找金礦的人最難熬的就是沒水喝。他們一邊尋找金礦,一邊發著牢騷:“要是哪個給我一壺水,我給他一枚金幣。”
“哪個要是給我一杯水,我給他兩枚金幣。”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在一片抱怨聲中,亞默爾有了主意,為什麼一定要淘金呢?賣水不就是更好的發財之路嗎?於是,亞默爾很快退出了淘金者隊伍,把手中的鐵鍬換了一個方向,由挖黃金變成了找水源。一鏟又一鏟,他終於挖出了水源,經過細沙過濾,變成了清涼可口的飲用水,然後賣給淘金者。幾年以後,很多淘金者兩手空空地回到家鄉,而亞默爾卻靠賣水成了一個富翁。
地下有黃金,地上也有“黃金”。亞默爾看到了這“地上的黃金”,及時調整了思維,繼而富甲一方。顯然,如果亞默爾是一位淘金好手,充其量隻能算利用了別人的發現;而他敏感地在“水”上打主意,其智慧與創新則屬他本人的“專利”。
從經濟學角度來講,就是他永遠在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不是一成不變,亦步亦趨地走別人的老路。亞默爾的不凡,就是因為他善於變通,不執著於很多人已嚐試過的失敗的事物上,而是在同一種情況下轉換思維尋求機遇。所以,學會變通,會幫助人們走向成功。
人生道路的選擇也是如此。以高考為例,考上理想中的大學固然可喜,但也有人會落榜,落榜了怎麼辦?很多人選擇了複讀,這是一條路。其實,除了這條路,還有很多條路可走。例如可以一邊就業一邊參加自學考試,還可以選擇其他高校;或者參加一些職業培訓,為就業打好基礎。
有一位先哲曾經說過:“當一扇門向你關閉之際,另一扇門將向你打開。”當自己從事某一方麵的發展,而無法取得成功之際,完全沒有必要走進死胡同而不轉彎。改變一下自己,換一條路,或許能把其他方麵的潛能表現出來,讓生命之舟駛向另一個成功的彼岸。
探訪不同的小徑,或許會意外地發現一片美麗、開闊的風景,獲得意外的精彩和美好。在充滿不定性的環境中,需要的不隻是朝著既定的方向執著努力,有時還需要在隨機應變中尋求其他的路。
隨機應變:以善變應萬變
變化是當前時代明顯的標誌,所有的事物都在飛速地發展,特別是各種電子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大家也在不斷地變化著,不斷地增加知識,不斷地成長身體……無論大家是害怕變化還是喜歡變化,變化時時刻刻都在進行著。有句話說得好:“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始終在變。坦白地說,隻有變化才能有出路。”
美國軍方曾委托著名的心理學家研發一套心理測試係統,用來挑選飛行員。結果卻是,通過測試的飛行員,訓練時成績表現都很優秀。可是一上戰場,就被擊落,死亡率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