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向優秀生看齊——學習好習慣(1)(3 / 3)

1.集中注意力

上課時千萬不要心猿意馬,要在上課前、聽課中,始終注意排除腦子裏其他問題的幹擾,保證聽課不走神,一旦走神應馬上調整過來。要盡量培養自己對課程的興趣,適應老師的講課特點。

聽課時,我們常常遇到聽不懂的地方,這時怎麼辦?可以先冷靜地思考一下,如果一時還想不明白,可以做個記號,暫時放下,等課後複習時解決或者以後再問,千萬不要“鑽牛角尖兒”。

其實,這種全盤接受未懂得的知識的方式,也是課堂上的一種策略。采用這種策略,雖然這一部分內容沒有“當堂懂”,但是,它保證了緊接其後各部分內容的“當堂懂”。

2.緊跟老師思考

聽課隻是為了學到知識嗎?是不是知識聽懂了,就算課聽好了呢?應該說,聽懂是最起碼的要求。但是優秀的學生不應當隻滿足於這一點,而是要一邊學習知識,一邊學習思維方法。這很重要,不但可以促進深入理解,防止死記硬背,而且以後遇到類似問題就可以自己解決了,從而鍛煉了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而要學習老師的思維方法,就要求聽課的時候緊跟老師。課堂上,老師講課是一環扣一環的。有一環不注意,沒聽懂,就影響下一環,那麼課後就是花雙倍的時間也難以補上。

所以,在課堂上精神要高度集中,讓自己的思路跟著老師的話轉。如果上課時不好好聽課,而把幾倍的時間和精力用在課後複習、做作業上,就會使學習處於窮於應付的被動局麵,那是直路不走走彎路,自找苦吃!

青少年朋友們一定要記住,課堂上,千萬不可脫離老師講課的軌道,一旦脫軌,就可能造成學習上的“翻車”。

3.抓重點、難點

我們說課堂上要專心聽講,但專心聽講也要有技巧有選擇。一般來說,老師講的都要聽,但有時老師為了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會采取不同的方式講不同層次的內容,這時我們就得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聽,即抓住對自己來說有重要意義的關鍵內容。

一般而言,聽講的關鍵內容主要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關係式等基本內容,老師補充的重要內容,老師點出的最容易混淆和出錯的地方,預習時未能完全弄明白的內容。

如果在課堂上抓住這幾個方麵,聽課就抓住了要領。有時重點不一定是難點,遇有難點要力爭當堂消化,特別是關鍵環節要特別留心,必須弄明白。

4.學思結合

在課堂上,不但要專心聽,還要勤思考,做到學思結合。具體要怎麼做呢?

一要對比聽課。將自己預習時的理解與老師的講解進行比較,糾正自己先前主觀理解的錯誤,加深對新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二要大膽質疑。多問幾個“為什麼”或“怎麼樣”,然後獨立思考尋求答案,如果自己找不到滿意的答案,就向老師和同學請教。

三要超前思考。上課不僅要跟著老師的思路走,還要力爭走在老師思路的前頭。譬如,老師剛提出一個問題,就應主動去尋找答案,然後和老師的答案核對。自己想對了,老師再一講,就記得更紮實;若想不出來,或和老師的答案不一樣,再聽老師的講解,自己的理解也會更深刻。

四要學會選擇歸納。歸納出老師所講內容的梗概,領會老師講解的要點,並使這些內容與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融為一體。

五要揣摩老師講解的意圖。弄清老師是在陳述一件事,還是在說明一種物;是在抒發某種感情,還是在發表某種議論;是在探討某個問題,還是在提出某種疑問。

六要積極參加課堂討論。在討論問題時,既要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又要積極思考,理清自己的基本思路和觀點,從而提高聽課效率。

5.學會記筆記

我們都知道記筆記的好處,也都具備了一定的記筆記的能力。但在課堂上,一定要堅持以聽為主,可以趁老師講完一個知識點準備下一環節的停頓時間,快速地記上之前的內容。

記課堂筆記切忌兩種傾向:一是逐字逐句記老師的原話,結果往往是因速度跟不上,反倒漏了重點;二是隻記標題,內容空洞。

高質量的課堂筆記一般應包括的內容有:老師的板書內容。老師在黑板上寫的往往是重點,應該記下,尤其是一些重要的論點、論據、定理、定律、公式、概念、結論和解題方法等。記聽課時發現的問題。這是新的疑難點,可供自己在課後思考或向別人請教。解題思路和方法,小結、課後思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