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向優秀生看齊——學習好習慣(1)(2 / 3)

學習計劃要根據個人的情況而定,可以按每學期、每個月、每周、每天,甚至每堂課進行計劃。隻要自己習慣,保證學習效率就行。如果你的自控能力高,也可以隻在頭腦中簡單勾畫。總之,計劃不在於形式,不是為了寫著好看的,關鍵在於要合理、高效。

快樂預習:彈好課堂前奏曲

一首好歌要有一個美妙的前奏曲,優秀的學生也會彈好課堂“前奏曲”,那就是課前預習。不要以為預習功課是可有可無的事情,預習是我們在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一個重要習慣。正如一位優秀的學生所說:“預習是合理的‘搶跑’。一開始就‘搶跑’領先,爭取了主動,當然容易取勝。”

有的同學可能會說:“我每天都有預習啊。”但是你的預習方法正確嗎?有效果嗎?實際上預習並不是將要講的課程內容大略地看一遍就了事,而是需要按照嚴格的步驟和要求進行,這樣才能有所收獲。

1.預習要求

我們很多同學不是不預習,而是不知道如何有效地預習。在預習中,我們要注意這樣幾個問題。

一是選擇好預習時間。通常來說,預習應安排在做完當天功課之後進行,根據剩餘時間的多少來合理安排預習時間的長短。當然,預習也可以安排在其他課外時間裏進行。在時間非常緊迫的情況下,利用上課前的幾分鍾把馬上要講的內容快速瀏覽一遍,也比一點不預習要好得多。

二是預習要適度。預習過粗會流於形式,達不到預習應有的目的,預習過細,以至於上課沒什麼要聽的,會喪失對課上內容的好奇和興趣,反而對知識一知半解。一般情況下,適度的預習應該是:重溫相關知識,掃清聽課障礙;大致了解新課的內容和思路;找出疑難問題和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三是預習要有重點。也就是對自己的弱勢科目,或者是課內聽課任務重、非要靠課前預習來輔助完成聽課任務的科目,一定要安排預習。不要采用全麵鋪開的方式,畢竟我們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全麵預習是不現實的。我們應根據學習計劃可提供的實際時間來進行預習,對於自己擅長的學科可以不預習或者少預習。

四是要找出重點和疑點。預習時,一定要把新課內容的重點和疑點找出來,然後把重點和疑點帶到課堂上去。課堂上,當老師講到自己所找的重點和疑點時,一定要一邊聽,一邊思考,聽出老師講解的思路。經老師講解後,有些問題仍不明白,就要抓緊時間和機會向老師發問,直到把預習中找出的疑點弄明白為止。

五是不同學科要不同對待。預習的方法並不是千篇一律的,應根據不同的學科特點抓住預習的重點,選擇不同的預習方法。比如,語文課首先要解決生字、生詞障礙,再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以及寫作風格、手法;而對於數學課,則應該把重點放在數學概念、數學原理的掌握上麵。

另外,預習還要講究主次。不要把預習作為學習的主要過程,以致上課時不注意聽講,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

2.預習方法

一般來說,預習,要分為以下四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瀏覽一遍教科書,大致了解一下教材的主要內容,在不太了解的地方做個記號,上課時針對這些疑點提出問題,直到理解為止。第二階段:研究課後的問題或習題,將它們解答出來,上課時將答案與老師講解的正確答案對照。第三階段:編寫新課的內容提要,確定新課的重點和難點。要注意的是,在第二和第三階段中,對於自己經過努力仍無法解決的問題,不必因此而花費太多的時間去解決,可以先把問題寫下來,留著等到在課堂上聽課時去解決。

第四階段:利用參考資料,將沒有學過的內容進行一番預習。爭取依靠自己的努力將難點攻克,把問題解決,把沒讀懂的地方讀懂。如果你能做到這一步,那麼,不僅預習的興趣會迅速增加,而且預習的水平也會漸漸提升。

爭分奪秒:珍惜課堂每一秒

課堂對於青少年來說可是最寶貴的了。有人說:“學生不把上課作為學習的中心環節來抓,那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這話可謂再恰當不過了。

課堂學習所用的時間是早飯以後的整個上午和下午三點前後。此段時間是我們青少年腦功能最活躍的時間,我們注意力最集中,學習效果也最好。因此,我們必須有效地利用這段黃金時間,誰如果輕視課堂學習,誰就是在浪費青春、浪費生命。下麵就介紹幾種課堂學習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