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是化了裝的魔鬼,這句話不完全準確,確切地說,有些天使的確是化了裝的魔鬼。魔鬼可以控製天使,也可以控製那些自認為是上帝的人。生活中也會出現這種人,自稱是上帝,幹的都是人世間最卑鄙的勾當。少數人的確能在意象中見到上帝,這不奇怪,但如果上帝人格占據主導,分不清現實,錯誤地以為自己就是上帝的化身,是上帝派來的救世主,為了拯救世人,不惜任何代價,即使做出大量的流血犧牲也是應該的,那麼,這個人多半被魔鬼控製了,是假上帝、假的救世主。魔鬼善於威逼利誘,會偽裝,又有很強的催眠暗示性,所以一定要警惕,不能輕易相信救世主。丁春秋顯然是個假的救世主,也不是老仙,但偏會有那麼多忠實的崇拜者,這就是受暗示的結果。讓人氣憤,也讓人歎息的是,現實有時候居然跟小說有如此驚人的相似。

四大惡人分別代表了四類不同的心理問題。段延慶是權力競爭的犧牲品,他代表了競爭失敗者的下場;葉二娘是由於巨大的心理創傷,經曆失子之痛,她的悲劇,在跟玄慈偷情時已經種下禍根;嶽老三是幼稚思維錯誤的社會化,他覺得身邊的人惡,所以自己也應該作惡;特別要強調的是,雲中鶴的問題不在於好色,好色不是問題,他的問題在於放縱自己的性本能。若不是對自己本能的放縱,男人好色一點其實是件好事,這是夫妻生活幸福的一大根本條件。男人過早陽痿,夫妻生活多半要出問題。

蕭峰俠肝義膽,心胸豪邁,光明磊落,不失英雄本色,是本書中筆者最為喜歡,也最為敬佩的人物,但是很不幸,筆者還是挑了他一點點毛病。一個過於陽剛的男性,不見得就是真正的好男人。男人太過於陽剛,則在內心情感深處,一定有他脆弱的一麵。這樣的人處理男女情感問題可能比較困難。一個健康的男人,會因為失去心愛的人而傷痛,但最多兩年,不會永遠沉溺於悲痛和愧疚中而不能自拔,更不會因此而終身不娶。永遠沉溺於其中,一定不是因為真愛,而是因為相應的心結沒有處理好。

心理學終究離不開一些基本問題的探索,比如人格問題,比如情感問題。本書也一樣,最終探討的都是諸如性格、愛情之類的問題,而且探討情感問題的篇幅很大,段譽、蕭峰等主人公都要涉及,蕭峰又是小說最主要的人物之一,筆者也很喜歡,所以本書用這一章節的小標題命名,就叫《俠骨柔情》。

慕容博是一個真正的小人,雖然自認為胸懷大誌,但是不惜以犧牲別人的利益作為代價,不擇手段,不達目的不罷休,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害得別人妻離子散,又害得多少人家破人亡,卻最終也絲豪沒有悔過之心。好男兒不能胸無大誌,但也不能以此作為害人的理由。

蕭遠山是個無辜的受害者,他就像慕容博棋盤上的一粒棋子,為了整個棋局,這粒棋子被拋進深淵,逼上死路。無緣無故受害,含冤受苦,想自殺還沒死成,強烈的複仇願望驅動著他,一錯再錯,試圖挑起事端,給中原武林帶來毀滅性的血災。他跟慕容博的血海深仇,也在情理之中。

通過接受心理谘詢的督導,通過心理學的不斷學習,發現一個挺有意思的現象,很多健康人格的典型,那些具有偉大人格魅力的聖賢,多出自佛教。其實也並不奇怪,佛教最早就是用來解決世人的苦惱,包括疾病,也包括一些重大的人生問題。這跟現代心理谘詢極為相似。普通的心理谘詢就是用來處理疾病,包括心理疾病,也包括部分生理疾病。隻不過處理重大人生問題,是高級谘詢師做的事,多用來處理心理谘詢師自身的心結。殊途同歸,拋開具體方法上的差異,最終要達到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要通過心結的處理,讓人活得更健康,生活更幸福、更快樂。而佛教的很多思想和方法,本身就跟現代心理谘詢的研究結果非常一致。無名神僧相當於給蕭遠山和慕容博做了一次谘詢,而且是一次挺漂亮的谘詢,雖然現實生活中不太可能完全按照他的方法做,對各自的心結處理也不見得完美。我們不可能完全按照心理谘詢師的標準去要求他,畢竟他不是谘詢師,金庸也不搞心理谘詢。但無名神僧的確很好地化解了蕭遠山和慕容博之間的一段血海深仇,出於這個原因,本書用他作結尾,恩怨告一段落,本書也劃上一個並不圓滿的句號,留待有心的讀者提出批評意見,筆者將會因為讀者的批評而感到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