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崎的唐人館,是原來華僑修的孔廟,整潔威嚴,富麗堂皇。現在改造成一座中國藝術品陳列館和專門出售中國工藝品的商店,收入所得作為華僑學校的資金。我們去的時候,華僑學校的小朋友們列隊歡迎來自祖國的親人。在國外看見自己的孩子,實在可親可愛。我忍不住親他們,他們用很純正的普通話說:“叔叔好!阿姨好!歡迎,歡迎!”華橋商店賣的貨品,全從中國直接進口,既有大陸產品,也有台灣產品。僑胞說:“都是我們中國貨。”店員全穿著中國服裝,問起來,倒是日本朋友。人們開玩笑說,在長崎,是很難分中國人日本人的。有一次我們和幾位華僑朋友從一條街上走過,不斷有人從店裏出來向我們寒暄問好。這位僑胞介紹說:“這是我妹妹,”那位僑胞介紹說:“那是我侄女。”在我這次走訪的七八個城市中,長崎的中國留學生加上在造船廠實習的工人、技術人員,是學習人員最多的一個地方。恰好這時中澳合營的旅遊船“明華號”也在長崎停靠。有一天晚上,華僑、我們、留學生,加上船長、大副、政委一群人從飯館出來到“明華號”上去參觀,一下子把個“明華號”小餐廳變成了中國俱樂部。有幾位華僑聽不懂中文,可也戀戀不舍一直和大家呆到深夜。一些平時極講禮貌的人,都毫不客氣攤開手帕把船員們做的點心包起來帶回去給孩子,因為這是從自己家帶來的東西。
日本是好客的。長崎人和中國人、西方人有悠久的友好相處、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的傳統。人民之間的友誼要靠人民來保衛。我不止一次經過原子彈紀念館時,仰視祈求和平的紀念像,在綠草如茵的廣場上,一個巨人一手指天,一手平舉,關切地注視著草地上在喂鴿子的天真兒童們,藝術家把他塑造得那麼健壯有力,大概不是沒有用意的。我的理解是這樣:過去的讓它過去吧,但要使和平天長地久,要使悲劇不再重演,要讓孩子們永遠和鴿子一起不再受恐怖驚擾,需要用力量來製止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