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行(3 / 3)

他們拉我去看的第二個廠子更驚人了。這是王打卦鄉的一個鄉辦廠。看起來不比我在北京見的一些中等工廠小,而且設備也決不落後。這是造紙廠,專用本縣的麥秸造瓦楞紙,每年可吃掉麥秸1.2萬噸,生產的是高強度紙板。因為用氨處理法,排出的廢水不僅不汙染,還是現成的肥料。現在這個鄉的工業產值已占農業產值的一半了,這個廠全部投產後,工業產值還要大大增加,鄉鎮村工企業的發展,吸收了農業上剩餘的勞動力,增加了公積金,自然就減少了對農民的攤派。農民仍種那麼多地,其收入實際上卻增加了。村裏人告訴我,我上次文章中寫到宋連元叔叔蓋了全村唯一的磚瓦住宅,這已成了舊話。現在全村已大部分蓋了磚瓦的新房,再找土坯草頂的房子很難了。

為什麼平原縣商品經濟發展得這麼快?年輕的縣長說是地區領導好。新來的書記是研究生出身,當過鋼鐵企業經理。新地委班子中大學生占了一多半,有見識,有幹勁,也比較團結。整個德州地區的商品生產近年都上得快,平原自然也跟著上。我問平原縣前任縣委書記、現任德州副專員的馬榮珂同誌,這些話是否可靠?他說新班子確實很團結很能幹,可是光靠這不行。光有好政策、好領導,沒有黨員們的自覺獻身精神,還是什麼也辦不成。這裏的黨員有老根據地的傳統,他們用參加抗日和解放戰爭的態度來搞經濟。為了證實他的話,他領我去看望幾個普通黨員。有位年輕的女黨員叫李全英,她和她丈夫原是個體屠宰戶。她作風好,收入高,被選為平原縣個體勞協的主席。當了主席之後,發現許多個體商業戶因為資金少,缺信用,批發不來暢銷的貨物,經營困難,有倒閉危險,就毅然放棄她自己收入高的屠宰業,幹聯營分銷的批發商。這種事利潤很低,一箱火柴才掙幾角錢,還要自己先墊上錢,托人情走門路批發來,再分銷給個體戶。經濟困難的還要賒銷。發給他貨,等他賣出去再收錢。她丈夫反對她這種幹法,小兩口為此還鬧了點不愉快。但她百折不撓,居然感動得丈夫也和她一起來幹。幾年下來,扶持幾百戶個體商店發展了營業,成了平原最有信用的批發商。我問她:“當初為什麼要下這個決心?”她說:“個體戶有困難,咱黨員不設法為他們解決誰來管呢?要光是搞個人致富,咱和群眾還有什麼區別?黨的政策不是靠咱來貫徹的嗎?”我說:“上邊也沒人指示你這麼幹吧?”她說:“黨的經濟政策不就是指示嗎?”

從全國來看,德州也好,平原也好,大概都算不上最先進的地方。我的文章也不是要寫先進典型,隻因為它是我的家鄉,我了解它的過去,才知道今天這情形對它來說是多麼大的飛躍。平常的地區都這樣,全國的情形不就可想而知了?況且那裏有這麼好的黨員、群眾和領導班子,誰能說不久之後它不會躍進先進的行列呢!

我讚美它,我歌頌它。我可愛的家鄉前程似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