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沒有什麼不可以!——帶孩子走出悲觀的困境(2 / 2)

當爸爸媽媽走進樂觀孩子的屋子時,卻發現孩子正在興奮地用一把小鏟子挖著馬糞,把散亂的馬糞鏟得幹幹淨淨。看到爸爸媽媽來了,樂觀的孩子高興地叫道:“爸爸,這裏有這麼多馬糞,附近肯定會有一匹漂亮的小馬,我要給它清理出一塊幹淨的地方來!”

這個樂觀的孩子就是後來的美國總統裏根。他從報童到好萊塢明星,再到州長,直至當上了美國總統。這中間,樂觀的性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當孩子產生悲觀情緒時,美國父母會積極幫助孩子,疏導、鼓勵孩子,讓他們看到事情的積極麵。在這點上,中國家長也要努力,孩子在他們成長的路上會遇到很多坎坷,如果不能夠用樂觀積極的心態來麵對,那麼就容易對生活失去希望,家長要幫助孩子掃除悲觀的情緒,讓孩子學會積極麵對生活。

做孩子的好榜樣

悲觀情緒是一種不好的情緒,它會導致孩子身體、心理都不健康,對孩子性格的發展也百害而無一利。在讓孩子走出悲觀之前,家長先要審視自己是否是一個悲觀的人。家長要給孩子做出榜樣,學會自己調節自己的情緒,別把一些不良情感、負麵情緒帶給孩子。

教孩子正確麵對負性生活事件

孩子之所以會產生悲觀情緒,許多時候是由於負性生活事件引起的,比如考試失利,被同學冤枉等,家長要教孩子正確麵對這些負性事件。

第一,不要擴大事態。很多悲觀的孩子遇到一點點挫折就像天塌下來一樣,其實事情遠沒有那麼嚴重,一定要讓孩子記住,不要隨意誇大事態。比如,一場重要的考試考砸了,孩子會認為“我失敗了,我的將來完蛋了”,其實事情沒有那麼嚴重,不是嗎?家長要適時開導孩子,讓孩子認識到這一點。

第二,“人”與“事”不可混淆。再優秀的人也有失敗的時候,所以不要讓孩子因某事的失敗就給自己貼上“我是失敗者”的標簽,要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說:“這事情雖然沒做好,但是,我在其他方麵還有特長,我仍然可以追求其他領域的成功。”

擴大孩子的交際麵

別讓悲觀的孩子總是待在家裏,他們會因此失去許多獲得改善的機會,也許就是在偶然的一次活動中,他就會獲得從未有過的美好體驗並變得樂觀起來!家長要鼓勵孩子多交朋友,特別是交一些同齡的、性格樂觀開朗的朋友。隨著孩子接觸麵的擴大,他能接觸到很多不同人的思想,悲觀的性格自然會有所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