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更多的中國父母認為:大人的感受怎麼能夠與孩子講呢,他們能知道什麼呀?可是,孩子的心靈是敏感的,他們對外界的觀察也是非常仔細的。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經常聽到孩子這樣問:“爸爸,媽媽怎麼了?怎麼不高興了?”其實,這就是孩子觀察父母、關心父母的一種表現。但是,大多數的父母會這樣嗬斥:“沒有不高興,你做自己的事吧!”“大人的事,小孩子不懂,一邊呆著去吧!”父母的這種行為,往往會讓孩子產生這樣的想法:“既然父母的事情跟我無關,那我隻要不給父母惹麻煩就可以了!”如果這種冷漠的態度產生了,就會大大地阻礙彼此間的親密關係。
父母在向孩子敞開心扉時,不妨從以下兩方麵做起。
讓孩子知道父母也並不是完美的人
父母在孩子麵前,不必刻意呈現最好的一麵。因為每個人都有他的優點和缺點,父母自然也不例外。在孩子遇到煩惱、失敗與挫折向父母傾訴時,父母不妨利用這個機會,坦誠地將自己的喜、怒、哀、樂等種種情緒傾訴出來。
表現出最真摯的情感
與孩子溝通應是心與心的溝通,比如上麵實例中的高頓,當他看到媽媽溫妮為了他不用功讀書而傷心掉眼淚時,深感內疚,認識到不好好讀書媽媽會很傷心;為了不讓媽媽再傷心,他決心好好用功讀書。所以,在與孩子溝通時,父母用這種表現內心難過的真摯態度教誨孩子,比惡言惡語或責罵會來得更有效。和孩子交心,就得表現出最真摯的情感,這一點在親子溝通中是不容忽視的。
在與孩子溝通時,父母不妨直接告訴給孩子自己的失敗和挫折經曆:自己曾有過什麼抱負、夢想與目標,曾經因為自己所犯的錯誤而付出過多少代價,怎樣由許多失敗、痛苦而累積到經驗,終於走向成功的道路等,這一切都可以向孩子傾訴,將自己的人生經驗傳授給孩子。孩子不會因為父母的過失或夢想無法達到而小看父母,相反,他可能會暗下決心完成父母的未竟之誌呢!
父母想要知道孩子的想法,就要嚐試著學會如何向孩子傾訴。隻要父母應向孩子敞開心扉,談談有關於自己的夢想、成功和失敗,孩子也就會徹底地向父母敞開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