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長明白了理財教育的重要性之後,到底應該怎麼教孩子,教什麼給孩子,這是所有父母都必須麵對的問題。其實,有一本好教材可以幫助父母解決苦惱,那就是財經類節目。
孩子對金融產生好奇的時候,最常問的問題就是“為什麼”,而理財類節目正好可以解決這樣的提問,因為它報道的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經濟現象,通過財經類節目,可以讓孩子明白,理財教育並不是抽象的理論,而是融入自己生活的、非常熟悉的存在。孩子通過財經類節目,確認所學的理財知識,並將這些知識運用在生活裏,這樣才能真正達到理財教育的目標。
第一,家長要做孩子的好榜樣。讓孩子看理財類電視節目之前,家長一定要先為孩子做好榜樣,讓孩子看見父母也在看理財類節目。如果父母當著孩子的麵,一拿到遙控器就看體育頻道、電視劇頻道,孩子怎麼可能對經濟感興趣?教育不能隻通過說教,而要通過行動來進行。
第二,給孩子挑選合適的節目。要讓孩子愛上看理財類節目,那麼就一定要給孩子挑選他們看得懂的、有趣的節目。一些兒童頻道會有財經類新聞,在播報的時候,主持人會采取簡單易懂的詞語來介紹,家長可以從這個節目開始,逐漸讓孩子過渡到成人看的財經類節目。在收看成人的財經類節目的時候,要注意給孩子多解釋,和孩子多討論,這樣才能讓孩子的興趣一直保持下去。
第三,讓孩子不僅要“學”,也要“用”。看了理財類節目,獲取了理財知識之後,更重要的是如何去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裏。家長可以把節目中的各種經濟數據、物價等情況,與自己家的經濟情況做個比較,這樣能起到現場理財教育的效果。
帶孩子參加規範的理財活動
隨著家長越來越重視理財教育,許多針對孩子的理財活動也逐漸頻繁起來,各種經濟團體、企業與銀行界常常舉辦各種理財活動。這種活動的優點是不會強迫孩子,也不是灌輸式教育,而是通過豐富的遊戲和活動,讓孩子自己逐漸懂得或體會理財活動的意義,同時在短時間內提高經濟意識。雖然隻是短時間的體驗,卻能讓孩子對經濟和理財產生興趣,並會影響孩子日後的思考和行為。
小菲的爸爸為她報名參加了某銀行組織的理財活動。
這天,小菲早早地來到了活動場地,一來她就被眼前的場景驚呆了!
“這不是超級大富翁嗎?”小菲驚訝地說。
場地被主辦單位裝扮成了大富翁遊戲的樣子,隻不過是超大版的真人秀,孩子們可以親手擲大色子,開始自己的金融遊戲。
活動開始了,主持人講了一些活動的規則,大體和大富翁遊戲一致,小菲興致勃勃地玩了起來。
在遊戲中,小菲了解了儲蓄與投資的差別、股份和保險、貸款利率對照表、複利利息等概念,銀行事先準備了淺顯易懂的知識卡片,讓孩子在遇到這些概念的時候能夠用最快的速度來理解。
小菲為了贏得遊戲,選擇了投資回報率高的項目,在這之前,她已經儲蓄了很久,但是因為意外,她投資的項目價格下滑,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小菲親身體會到了管理金錢的困難和重要性。
為了挽回局麵,小菲嚐試著借錢,了解了債務的可怕,還好,最後的結果是小菲並沒有破產,整個過程讓小菲倍感精彩。
一次好的理財活動,能夠讓孩子經曆他們平時接觸不到的經濟規律,擴展孩子的經濟思維,家長應該多支持孩子參加類似的活動。
第一,謹慎選擇主辦單位。要達到預期的效果,家長必須讓孩子參加正規、規範的經濟活動,而要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是選好主辦單位。選錯了活動主辦單位,有可能花了錢讓孩子白費工夫,甚至造成安全危機。家長在選擇主辦單位的時候,首先要注意主辦單位的背景。家長可以先登錄主辦單位的官方網站,也可以打電話多詢問一些具體問題,比如之前有沒有舉辦過理財活動,效果如何,費用如何,一個老師帶幾個學生,相關醫療安全措施如何,意外發生時有沒有應急措施,有沒有加入意外險,等等。選好了主辦單位,參加理財活動不僅能夠成為他們的“美好回憶”,更是他們日後的寶貴資本。
第二,在生活中延續活動。理財活動不是一次就能夠達到預期效果的,除了要多參加活動外,更好的辦法是讓孩子在生活中延續活動。例如,鼓勵孩子在自己的博客裏,發表自己在活動中的經曆和照片,以及通過活動學到的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讓孩子好好發揮那些學來的寶貴經驗,使理財活動在生活中得到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