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學習與溝通——學會自愛,保護自己(3)(1 / 3)

同學們,請吸取我的教訓,不要再犯這個錯誤,聽長輩的話,做個好孩子,俗話說得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啊,這些遊戲是惹不得的,它就像海草一樣,死死纏住你不放,適可而止啊!

網絡這個虛擬的夢幻般的世界吸引了無數的青少年,甚至不少的成年人也沉迷其中。其實,上網並不是隻能給我們帶來壞處,隻要合理利用,也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少好處。

不說別的,我們每天做完作業,可以在父母的監督下,上上網查查資料。將平時寫的一些文章傳到網上,請大家發表評論,共同提高寫作水平,還可以把自己的心情寫下來,與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

甚至在QQ上和好友聊聊天,聽聽音樂,偶爾也玩玩網絡小遊戲,開發智力,豐富課餘生活。隻要是在大人的監督下,合理的安排上網時間,上網還是有好處的。

但是,我們同時一定要認識到,合理利用網絡資源和沉迷網絡遊戲有著根本區別。沉迷網絡遊戲的同學常常是每天作業還沒有完成,就在沒有大人的監督下長時間玩網絡遊戲,甚至逃課去網吧上網,結果不但成績一落千丈,而且視力嚴重下降。身心健康都受到極大的損害。

據調查顯示,最受青少年歡迎的遊戲類型依次為:角色扮演類、第一人稱射擊類、冒險類、賽車類、智力類,他們經常玩的遊戲有美國的《反恐精英》、韓國的《傳奇》、中國台灣的《大富翁》、日本的《生化危機》,等等。這些遊戲都是讓遊戲玩家身臨其境,在虛擬社會漫長的體驗過程中獲得升級,獲得成就感,從而越玩越想玩,直到難以自拔。

網絡遊戲大多以“攻擊”、“戰鬥”、“競爭”為主要成分,未成年人長期玩砍殺、爆破、槍戰等遊戲,火爆刺激的內容容易使其模糊了道德認知,淡化了遊戲虛擬與現實生活的差異,誤認為這種通過傷害他人而達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

一旦形成了這種錯誤觀點,未成年人便會不擇手段,欺詐、偷盜甚至會對他人施暴,這不但會在網上而且有可能會在現實生活中發生。

作為當代的青少年,我們應該提高自己的判斷力,客觀地麵對網絡遊戲。網絡遊戲費時費力又費金錢,不少人為了一時的快樂毀了一輩子。沉迷於虛無是可悲的,回到現實中來吧,在現實中來找到自己的天地,眾多的悲劇不能再重演,不要讓自己在後悔與虛無中度過一生!

告別網絡遊戲!我們才會發現,原來自己曾經是那麼傻,被一個虛擬的不存在的世界左右了那麼久。

離開了網絡遊戲!我們才會明白,原來在無比神奇的網絡裏,還有那麼多的事情可以去做。

我們終於可以不用整夜地陪電腦作戰了,我們可以讓我們的眼睛變得輕鬆起來。別了!網絡遊戲!我們曾經迷戀得發了狂的傳奇世界。別了!網絡遊戲!親愛的朋友,讓我們用理性思考,選擇屬於自己的網絡生活吧!

遠離香煙:吸煙有害健康

吸煙被喻為21世紀的瘟疫,是一種慢性自殺行為。對社會來說,吸煙是室內空氣汙染的主要來源,吸煙導致疾病和過早死亡,造成大量勞動力的喪失和醫療費用的增加。

“吸煙有害健康”,早已成為我們的常識。吸煙不僅是不自愛的表現,而且是在危害別人的健康。煙明明是“臭”的,兜售煙者人卻把它叫作“香”煙,而且這香煙,不僅名不副實,而且害人不淺啊!

朋友們,我們先來看一個中學生吸煙成癮的故事吧。

程芳是一名初三學生,她的煙齡有兩年多了。“第一次吸煙是初一時,我看到兩個男同學在偷偷吸煙。當時覺得很好奇,就想嚐試一下。”

在這種好奇心驅使下,程芳偷偷從爸爸的煙盒裏拿了一根煙。趁著爸媽不在家,她和班裏另外一個女同學在家中的洗手間點燃了第一根煙,看著嘴裏冒出的煙,程芳覺得吸煙是件很好玩的事。

漸漸的,她吸煙的次數多了起來。每次吸煙,她都在和老師還有爸媽進行一場“暗戰”。擔心父母發現,她的煙很少帶回家,“每次我都是委托男同學給我買上一兩根,多了容易被發現”。

除此之外,擔心爸媽聞到煙味的程芳,每天口袋裏都有口香糖,甚至還會帶著大蒜。抽完煙後,她會仔細地除掉煙味再回到教室和家中。直到現在,程芳的父母和老師都未發現她的這一行為,這樣的感覺也讓程芳覺得“很刺激”。

不過,學校曾開展過多次讓學生遠離吸煙的活動。活動中那些觸目驚心的吸煙者的肺部照片讓程芳膽戰心驚。“特別害怕自己的肺有一天也會變成那樣,太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