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博愛與奉獻——奉獻愛心,關愛他人(2)(2 / 3)

有時候,抬頭望見廣闊深邃的夜空掛著滿天星鬥,一輪明月普照著山川大地,心中就會湧起淡淡的傷感,那些星星不還是我們兒時看到的那些星星嗎?那月亮不還是照著我們夏夜乘涼的月亮嗎?

時過境遷,當年田間地頭兒、山溝裏到處撒野的小孩子如今已經成為繁華都市裏為前途打拚的青年,肩上已經擔負起了責任。責任,對於一個人來說,是一種壓力,也是一種榮譽。

生活的真諦是承擔責任,幸福的含義是履行責任,人生的追求是完成責任,人活著應該牢記責任。

我們長大了,從呱呱墜地的第一聲啼哭,到懵懂無知的孩提;從年少輕狂的昨天,到理智果敢的今昔。而我們的父母卻在不知不覺中老去,辛勤的工作,簡樸的生活,換來了我們蓬勃的生機;滄桑的麵容,斑白的雙鬢,是無情歲月殘留下來的痕跡。

長大,是一種責任。長大,就意味著我們要獨自去麵對、去承擔身邊的一切,無論是酸的、甜的、苦的,抑或是辣的,因為我們已經懂事,已不再是那個曾經賴在父母懷中撒嬌的淘氣小孩子。

青少年朋友,讓我們唱一首《責任之歌》,勇敢地擔當起自己的責任吧。

有一種責任在心頭。任重道遠顯本色,舍我其誰競風流。

……

樂於奉獻:奉獻讓世界充滿愛

青少年朋友們,我們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怎樣活著才算有意義呢?活著為自己,還是活著為他人呢?這是每個人都要考慮的問題。

“隻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一曲《愛的奉獻》之所以能久唱不衰,是因為它唱出了人們共同的心聲。奉獻與索取是矛盾的,一心索取的人,貪欲永遠得不到滿足,再者,沒有別人的奉獻,自己又能索取什麼呢?

朋友,讓我們來看一個小女孩學會奉獻的小故事吧。

最近媽媽總是很忙很忙,老是出差,過年前一天才回到家。聽媽媽說過完了元宵節還得出差。

“媽媽,你怎麼老是不在家裏陪我啊?”“對不起,寶貝!媽媽最近在為一些聾啞孩子籌備一個慈善義賣活動呢!”媽媽一邊忙著手裏的工作一邊回答我。“什麼是慈善義賣呀?”我有點好奇。

“你想知道嗎?”我點了點頭,媽媽放下了手裏的筆,說:“好吧!事情是這樣的……”

聽完了媽媽的話,我才知道原來有一個聾啞學校,那裏有很多貧困家庭的孩子,他們非常需要得到社會的幫助。我仿佛看到了那一雙雙期望得到愛心幫助的眼睛,他們是那樣地渴望能和我們一樣正常地學習和生活啊!

我低著頭想了想:我能做些什麼呢?有了,我把自己剛寫好的一副對聯交到媽媽手上:“媽媽,我也想幫助那裏的小朋友,可是我要上學的,您可以幫我把這副對聯帶去嗎?”

媽媽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手裏的對聯,一把就抱住了我,“真是媽媽的好孩子,放心吧!媽媽一定幫你完成這個心願。”

這件事讓我懂得了奉獻自己的愛心是一件很快樂很有意義的事情,我們大家都應該倡導奉獻精神,盡自己所能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送去溫暖和幫助。

奉獻是什麼呢?奉獻就是小女孩那種盡自己能力幫助別人的精神,雖然隻是自己寫了一副對聯,但是,那卻代表了她有一顆樂於奉獻的愛心。

奉獻是不計報酬的給予,是“有一分熱發一分光”,是“我為人人”。奉獻者付出的是青春,是汗水,是熱情,是一種無私的愛心。

奉獻是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奉獻是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學會奉獻,要有這樣的精神。但是,奉獻並不一定需要那樣的轟轟烈烈,更多的時候,隻需要拿出我們一顆愛心!

或許,在某一個路口,我們看見有人跌到了,而我們正從他的麵前經過,我們是視而不見呢,還是願意伸出我們的援助之手?伸出我們的一隻手,拉他一把,給他一份站起來的勇氣。也許這對我們而言隻是舉手之勞,微不足道。我們可知道對他而言又意味著什麼呢?可能對他是莫大的鼓勵。

或許,過了許久,當我們再次出現在這個路口時,我們早已忘記在這裏發生的那件事。但被幫助的人卻永遠也不會忘記曾經在這個路口被人拉了一把。看似舉手之勞的事,對他人來說卻意義非凡。

從現在起,拿出我們的熱情,伸出我們的雙手,給別人一點幫助,奉獻別人也是服務自己。隻要我們每一個人都學會奉獻一份熱情,奉獻一顆愛心,世界將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